韦秀琴:守岁

25.02.2015  18:47

  作者:韦秀琴

  除夕来了,忙忙乎乎的母亲张罗了一桌丰盛的饭菜。一家人早早地围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完饭。一个个擦擦嘴巴,打着响响的饱嗝,四处转转,尽情享受这点难得的闲适。

  父亲背着手,慢悠悠在院子里转着,拣出堆积在墙角的枯树根,稍稍劈了两下,拉到厨房里,弯下腰,噼噼啪啪烧起火来。这是父亲深藏在我们内心深处不变的动作。

  待厨房亮堂堂的时候,那旺旺的火就像是一句暖暖的招呼。溜达在外面的我们不由自主地移动脚步,渐渐向厨房靠拢来。

  厨房的中央已经燃起一堆旺旺的火,整个房子暖融融的。火光照亮父亲那满是皱纹的脸,像是木刻画里似的。这是我们地方的风俗,家家户户都非常重视的。在大年三十夜,一定要燃起一堆旺旺的火,来温暖家里,也意味着在新的一年,家族香火不断,代代相传。若是谁家这个时候冷冷清清,那可是让人感觉不安。

  父亲是无论如何不能忘记这一点的。看到我们一一地围过来,父亲布满皱纹的脸悄悄地舒展开来。母亲也收拾好碗筷,擦干手,满脸微笑地坐到一块。小孩子们挤挤挨挨在一起,打打闹闹,笑声连连。

  父亲清了清嗓子,孩子们停下来,知道爷爷有好故事要讲了,歪着小脑袋,聚精会神地听着。这些故事都是父亲小时候跟我们说了很多次,即使我们听得每个细节都耳熟能详,但还是很喜欢父亲那温厚的声音慢慢响起。聊完了故事,父亲就会问起每个人一年来的收获,有哪些高兴的事,让每个人说说自己的事。

  小孩子七嘴八舌,争着说有多少张奖状。父母只是微微笑,和蔼地听着。尽管父亲很很严厉,但很少在这个时候严肃地批评人,大不了皱皱眉头。

  火塘里的火依然在欢快跳跃着,很旺。火光里,父亲在微笑着,不时用火钳动一动火塘的柴火,把火弄的更旺一些。小孩子还抬起被烤的通红的脸问,爷爷,怎么总是动那些柴呢?弄出好多灰来。老人笑着说,孩子呀,火要空心才旺哦,可做人就要实心实意才好。

  心与心的交流总在不经意间进行。话儿慢慢地聊,谁也不愿睡去,即使平时最爱打瞌睡的人,眼睛也是争得大大。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新年的钟声就要响起,谁都想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曙光,图来年一个好的开始。

  大人也轻轻地聊着家常,不停地提醒父母要注意身体。父母也叮咛我们不要贪图工作,忘记锻炼。年轻人最容易忘记的就是身体,等出问题了,才匆匆忙忙起来。话语不多,却如着火塘里的火暖遍了整个身心。

  聊着聊着,也渐渐有些深了。母亲颤巍巍地拿来一个红薯,煨在红红的火堆里,不一会儿,薯香渐渐飘起。小孩子争先恐后地刨着火灰,抢出一个香喷喷的红薯,一个一点,慢地分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还有的抓来玉米粒,扔到火灰里,啪啪作响,爆了一个个爆米花。

  大年夜就这样静静地流过,大家一点睡意都没有,只是喁喁说话。突然,一个小孩惊叫起来,过十二点了,烧鞭炮啰。大伙纷纷起来,特别是那些喜欢炮仗的小孩,欢天喜地地撕开炮封,劈劈啪啪烧起来。一家响起万家和,整个村子热热闹闹地响起来。

  烧完了鞭炮,小孩子们纷纷拿出书本,放开声音朗诵起来。家乡有个习俗,说谁在大年初一,干好什么事情,以后就会往这方面发展。当然,读书就成为理想选择。火塘还在旺旺地燃着,映红父母那苍老的脸,映红孩子们那一张一合的嘴巴,映红了屋里暖暖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