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面孔里的“青年中国”
中国兰州网3月16日消息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即将闭幕,“80后”代表马瑞强的弦还绷着,桌上床上摆满了各种会议材料,对他而言,还需要更多时间来消化。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他在内蒙古代表团全体审议会议上作了两次发言,这让他有些兴奋:“我最喜欢看到我的进步了。”
据了解,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有74名“80后”。他们大多来自基层,奋战在一线,有着“80后”的鲜明特点——有激情有冲劲有抱负,做着和其他年龄段代表一样的事:忙调研、提建议、议国是。
两会期间,本报记者采访了6位“80后”代表委员,追寻他们的履职心路。
“娃娃代表”长大了
“‘娃娃代表’长大了。”
听到江西团一位资深人大代表的评价,1987年出生的桂千金代表笑了。
2010年大学毕业后,桂千金代表“一脚踩进了赣东北山区的泥地里”,成为江西为数不多的几个少数民族乡——樟坪畲族乡樟坪畲族村的村干部;2012年,任该乡黄思村党支部书记。
“一开始并不适应。”由于年纪小,团里的大姐们亲切地叫她“娃娃代表”。“一听就知道自己不够好。”面对媒体,略显腼腆;小组发言,底气不足。听别的代表侃侃而谈,她心里既羡慕又着急,“想把基层最真实的声音传递出去,又怕自己说不好”。
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会上听与记,会下向其他人大代表请教;平日里,扎入深山调研,报名参加各种培训。四年下来,“能说也敢说了”。这几年,她一直在为乡亲们说话,为他们致富谋点子找出路,她说,“把自己与乡亲们的幸福绑在一起了”。
3月12日是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安排的休息日。一大早,江苏无锡山联村村党支部副书记朱虹代表,跑到奥运村参观北京农业嘉年华。她想讨点经验,积累点想法,回去好为村里建设谋个思路。
四年前,25岁的她初到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一本笔记本“包办”了她的会议时间。开会记,会下重新整理,“回去后好原原本本地向村民传递两会声音”,这个习惯保持至今。告别初始的青涩,朱虹代表觉得自己成熟了,履职时也能跳出本职工作,加入一些社会关注话题的探讨,“养老”“二孩”“反校园暴力”成了她今年的建议内容。
朱虹代表风风火火,人长得又高大,常被人称为“女汉子”。“其实,我也有一颗温柔的心。”今年回去后,她说将着手建立一个志愿者服务站,帮扶需要帮助的人。掰着指头数着帮扶对象,数到最后自己笑了,“现在考虑问题全面多了”。
有担当,有韧劲
裕固族代表常海霞这样回忆她小时候的祁连山:眺望广袤的肃南大草原,大片大片金黄色的野花繁星般地绽放着,高原草场的灌木林郁郁葱葱。
“如今灌木枯萎的多了,草场开始退化。”依赖草场吃饭的牧民们对她说,“你是人大代表,你替我们去反映。”于是,常海霞代表带来祁连山生态保护的建议,“草原保护时不我待,只要履职一天,我就会继续关注下去。”
不止于建言。2014年,常海霞代表辞去银行工作,贷款在村里办起了舍饲养殖场,希望通过她的示范效应,缓解天然草场的压力。
云南省勐海县副县长玉帕新委员,已经是个“老委员”了。这是她第九次来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她一直在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都“泡”在了调研里。“实际上,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是在调研。因为在基层,天天往乡里跑村里跑,关注的事情都是基层。扶贫、生态保护、教育、卫生、食品安全……每一份提案都来自田间地头。”
2010年,玉帕新委员接到老乡电话,一场雷电劈死了乡亲们的10头耕牛。赶到受灾地,看着乡亲们悲痛的神情,她当下就决定写个提案,呼吁相关部门关注雷灾带来的影响。于是,她一个月里,踏遍了44个村寨,将雷电灾害摸个底透。
“调研越多,感悟就越多,肩上的责任也就更重,时时提醒我要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在玉帕新委员看来,应该珍惜政协委员的权利,“参政议政,就是给国家制定政策提供意见建议,反映真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