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法治浇灌出“车德”共识

05.06.2015  12:34

明明是经驾校培训、熟稔交通法规的合法驾驶员,可一上路却把所有的规则抛诸脑后;明明是受过教育、懂礼貌知礼仪的文明人,可一握方向盘却立刻忘却所有的文明素养。“世界如此美妙,开车如此暴躁”,何以反差如此强烈?

碰上野蛮超车,一定要超回来;遭到变道别车,一定要别回来;遇见争道抢行,一定要夺回来……“路怒族”开“斗气车”,有交通拥堵、赶时间、其他人危险驾驶等客观原因,也有驾驶者之间无法形成有效交流、把人往坏处想等沟通方面的因素。但不论是何种助燃剂,情绪易燃、脾气易怒,毫无疑问是主因。

意识决定行为,身体和思想不协调,难免会出丑。一些人把道路当做自家后院,把自己的路权盲目地视作神圣不可侵犯。一旦出现被认为是侵犯自己权利的事情,让怒气左右方向盘就在所难免。既怕吃亏又不遵守规则,既想维权又不相信制度,是“路怒族”的典型症状。一旦“路怒”得不到制止,不仅戾气会如多米诺骨牌般不断扩展下去,规则正义也会因为破窗效应而一败涂地。

最新统计显示,我国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已达2.64亿辆,已经成为“车轮上的国家”,但一些人的“心态文明”却远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踩一脚油门可以开进汽车社会,可汽车文明远不像踩油门那样轻松。如果汽车文明依然蹒跚,随着道路延伸的,只会是社会戾气而不是路权意识,随着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只会是火爆冲突而不是文明的水准。

路怒症”是汽车时代的通病,但不是汽车时代的不治之症。良好的汽车文明源自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心态,更源自对个体自由和他人权利的理性认知。医治“路怒”顽疾,关键是要建立一系列涵盖公共意识、法治信仰、道德修养的“车德”共识。

来自老牌“车轮上的国家”的经验表明,良好交通秩序需要用法治来维系,文明素养的提升,同样离不开严明的规则和严格的执法。于我们而言,交通法规应随着形势发展继续完善,交规执法也当严格和密集起来,倒逼驾驶者文明规范行车。对那些动辄滥用暴力者和危险驾驶累犯者,要有针对性地建构规则,采取限期或终身禁驾的严厉措施,增强交通法规的威慑力和强制力。用好法治的指挥棒,建立起全社会共同认可、共同遵守的“车德”,驾驶者才能严格遵守自己行为的边界。

道路是公共空间。和餐厅、旅店、机场、会议室等公共场所一样,司机和行人等所有道路使用者,都得遵守公共秩序,表现公德。这里不是炫富的场所,也不是展现车技的赛车场,更不是好勇斗狠的所在。于个人而言,这里是表现个人修养的大舞台;于国家而言,这里是随处可见的文明发达程度的大展台。尚处幼年的中国汽车社会,还有许许多多与驾驶相关的文明素质要补课。

每一位参与道路交通的驾驶者,不仅应学会克制不良情绪,也应在踩油门、换方向等一个个驾驶动作中强化规则意识和群己权界观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文明行车成为城市的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