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回炉高校研培 携"毕业作品"展现代之美

08.06.2018  09:23

  

   6月7日,甘肃省高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培训成果展兰州开幕。 丁思 摄

  中新网兰州6月7日电 (记者 丁思 李亚龙)“这是我未参加研培前的作品,非常繁冗复杂。今天展示的《诗情画意系列砚》作品是我经过学习揣摩、导师指导后完成的作品,它设计简洁并保有洮砚的原有纹理,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受年轻人喜欢。”7日,甘肃省高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培训成果展兰州开幕,甘肃洮砚非遗传承人李海平向中新网记者介绍他的“毕业作品”。

  当日,共展出唐卡、砖雕、剪纸、刺绣、木雕、洮砚、染缬等7个非遗项目400余件作品。本次展览,是对前期各院校培训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示,参展作品覆盖了培训所涉及到的全部项目,制作者既有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有普通的非遗爱好者、入门者。

  

  当日,共展出唐卡、砖雕、剪纸、刺绣、木雕、洮砚、染缬等7个非遗项目400余件作品。 丁思 摄

  甘肃“非遗”保护工作起步很早,是中国第一批非遗保护试点的10个省份之一,也是最早投入经费保护的省份。近年来,甘肃大力开展传承人培训,提高传承创新活力。

  开幕式上,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梁朝阳介绍,甘肃高校自2015年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三年来,已开展7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群普及培训和研修,共举办培训班11期,有400余人次参加培训。今年,甘肃将对传统戏曲类非遗项目开展研修培训。

  兰州交通大学参与了2017年度的研培计划,开展染缬技艺的培训指导。兰州交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管兰生介绍,该校承担了研培计划的研修班培训任务,参与人员基本是全国各地该领域顶级工艺大师。通过培训,将前沿的设计理念介绍给传承人,并与传承人共同攻克染缬存在的技术难题。

  本次展出染缬作品100余件,涉及灰缬、绞缬、蜡缬和夹缬四大门类。“通过专业的培训和现代理念的传达,让传承人的作品更加有新意,也更加接近现代生活,这是我们共同探索的方向。”管兰生说,今后还将探索将高科技融入传统非遗中,攻克植物染色牢度、耐光度、耐磨度等技术难题,让非遗作品更具科技含量。

  

   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覆盖了培训所涉及到的全部项目,制作者既有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有普通的非遗爱好者、入门者。 丁思 摄

  甘肃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刘卫华介绍说,通过开展研培计划,将各级传承人吸引到学校来,通过专业培训,让他们学到师傅所不能教的知识。为他们增加学养、增长见识、提供交流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创新与发展。

  刘卫华说,2018年,甘肃还将按照国家计划,做“非遗+扶贫”的培训,重点涉及甘肃临夏砖雕、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藏医药等项目开展研培计划。同时,还将计划对陇东农耕文化、丝绸之路上的典型非遗项目开展研培。

  “希望通过研培计划,不仅为传承人提供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并为各领域艺人搭建相互借鉴和探讨交流的平台,最终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刘卫华说。

  截至目前,甘肃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2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项,涵盖非遗名录的九个门类,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9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51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42项。有国家级传承人68名,省级传承人450名,市级传承人2256名,县级传承4911名,形成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