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非京籍儿童入学要求五证符合公平正义

16.06.2014  18:14

  中国兰州网6月16日消息  上周末,随着本市小学入学登记审核工作的启动,备受关注的2014年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今年,本市首次在小学入学中启用全市统一的信息采集平台,小学招生执行严格计划管理,并对每一个学生入学途径和方式全程记录。同时,针对非京籍适龄儿童入学明确提出了“五证”齐全的要求。

  随着入学程序的规范和完善,一方面有效控制了盲目跨区择校、无序流动等情况;另一方面,由于执行了严格的审核标准,导致部分未符合条件的非京籍适龄儿童在办理入学手续时遭遇到一定困难。今年北京的小学入学被称为“史上最严”。

  统计显示,今年本市共有160575人参加小学入学信息采集,其中非京籍人数约占三分之一。近年来,本市已进入小学入学高峰期,小学阶段生源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10-2011学年度小学入学人数为11.4万,2013-2014学年度小学入学人数达16.6万,京籍学生、非京籍学生数量都有明显的增加,预计未来本市小学入学人数仍将持续增长,单独二胎的政策实施之后,增速还将加大。

  如何用有限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服务?如何依法保障每一名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非京籍儿童入学难问题应该如何突破……最近,这些热点问题在社会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它们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北京教育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本报特邀请多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针对义务教育规范入学、非京籍儿童入学等问题建言献策。

  多措并举满足非京籍儿童入学需求

  张力

  当前,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非京籍学龄人口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其实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早在2003年,国家针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的基本政策导向是“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应该说,这一问题到今天已得到初步解决,2013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宽口径随迁子女约为1600多万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70多万人,就读于公办学校比例约为80%。

  不过,随着进城务工人员规模的变动,各地情况还很不平衡。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尽管多年安排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到位程度在不断提高,但在非京籍人口流动压力日益增大的形势下,也面临公共资源供需关系趋紧的现实问题。

  从国家政策层面看,省级政府要继续坚持“两为主”方针,依法合理确定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条件,重点是积极妥善解决好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同时,对特大城市而言,也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人口控制目标和教育承载能力,稳步有序地安排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就学。而北京市教委发布实施的关于今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完全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宏观政策要求,在做好非京籍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工作上,至少体现以下三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