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静宁苹果30载铸成产业的“苦乐记”
进入10月,甘肃平凉静宁苹果迎来采摘期。当地官方继续主导举办“赛果赛园”,各乡镇、农业合作社、企业参与布展,纷纷拿出他们最优良、有特色的果品,一争高下。同时,藉此吸引客商的目光。 殷春永 摄
甘肃平凉市静宁县继续主导举办“赛果赛园”,各乡镇、农业合作社、企业参与布展,纷纷拿出他们最优良、有特色的果品,一争高下。同时,藉此吸引客商的目光。 崔琳 摄
甘肃平凉市静宁县继续主导举办“赛果赛园”,各乡镇、农业合作社、企业参与布展,纷纷拿出他们最优良、有特色的果品,一争高下。同时,藉此吸引客商的目光。 崔琳 摄
中新网兰州10月9日电(崔琳)10月9日,陕西志丹县官方组团来到甘肃静宁考察苹果产业。县长徐步亮已不是初次来静宁,他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说,明显感觉种植面积大了许多,志丹县海拔、气温、光照等自然条件与静宁十分相似,目前已发展苹果20万亩,此番就是专程来学习静宁苹果的种植技术、管理手段、服务社会化等发展格局。
最近几年,静宁接待外地苹果产业考察团已是“常有的事”。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静宁县农民人均果品收益456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
静宁县隶属甘肃平凉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甘肃中部十八个干旱县之一,其大规模种植苹果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截至2015年,全县果园面积达到101.2万亩,以县来论,在全国亦是首屈一指。如果平均算下来,农户户均超过了10亩,人均超过2亩。
63岁的吴吉明是静宁县城川乡吴庙村支书,他既是静宁苹果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家中5口人,种植苹果林11亩,今年预计收获4万多斤。
“正是苹果这个支柱性富民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让我们这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干旱县‘县穷民不穷’。”谈及静宁苹果的“养成记”,静宁县委副书记李新学坦言,这是一场持久坚守的成果。
回顾静宁苹果产业30年的发展历程,先后经历了零星栽植、探索起步,政府引导、示范推广,规模化扩张、产业化经营三个阶段。
在当地官员李新学心里,静宁苹果发展到当下的名声大噪,从认识上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动员斗争阶段、认识改善阶段、自动自觉阶段。
二三十年前,静宁县规划种植苹果之初,由于村民意识所限,遭遇反对声一片。“当时,乡镇干部白天牵着牛在农户地头帮助栽果树苗,入夜后村民就将栽好的苗子连根拔起,他们想着‘难道苹果能当粮食吃?’”李新学说,就这样,干部前脚栽种,农户后脚破坏。于是,后来就有了干部田间地头24小时不间断巡查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静宁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壮大苹果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富民强县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确立了以果兴农的发展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变调,不松劲,不停步,促进了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静宁县财政困难,但每年列支1000万元作为苹果产业发展基金。特别是,今年整合林业、扶贫、农牧等项目资金6000万元,重点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良种苗木繁育和标准化果园建设,为全县果品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扶贫的角度讲,静宁县结合村情户情,以做精苹果主导产业、培育多元增收产业为支撑,以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以提升劳动技能、增强致富本领为保障,明确精准扶贫的时间表、任务书和作战图。官方统计显示,当地15万人依靠从事苹果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进入10月,静宁苹果迎来采摘期。当地官方继续主导举办“赛果赛园”,各乡镇、农业合作社、企业参与布展,纷纷拿出他们最优良、有特色的果品,一争高下。同时,藉此吸引客商的目光。
静宁是农业部划定的黄土高原优势苹果产区之一,以秦冠、富士两个种类最负盛名。然而,何以如此?静宁县林业局副局长王国庆在展会上接受记者专访讲解称,得益于当地海拔适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雨水适当等优厚的自然条件,同时,适度的干旱加之覆地膜技术结合也增强了苹果的品质。
根据静宁县规划,2020年全县挂果园面积要稳定保持在8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到120万吨,产值6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952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