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时报报道:静宁苹果产业如何在改革中突围?
13.05.2016 11:49
本文来源: 林业厅
这是自2015年年底以来,国内苹果大量滞销、果农心急如焚的一个活生生的场景。“中国苹果之乡”静宁也概莫能外。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静宁全县苹果种植面积突破100万亩,果品产量达65万吨。巨大的规模优势给果农带来丰厚收入的同时,也逐渐显露出产业单一、抗击市场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视野下,静宁苹果产业将何去何从?
提早谋划
构建产业转型升级新格局
早在2014年,静宁苹果就高价领跑全国。这一年,全县苹果产量达60万吨,实现产值24亿元,农民人均从果品中获得年收益3800元以上,占人均收入的80%以上。此时,静宁县委、政府也意识到辉煌下隐藏的危机,一系列苹果产业方面的综合性改革悄然开展。
2015年年底,县委书记王晓军主持召开苹果产业发展座谈会,邀请全县各大果品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共聚一堂,深入探讨苹果产业发展走向。座谈会上,王晓军说:“静宁苹果产业发展正处于过大关、迈大坎的关键阶段,‘变’则乘势而上、海阔天空,‘守’则错失良机、前功尽弃。要牢牢把握全国苹果产业发展的新潮流,积极应对供需变化新挑战,紧紧抓住市场竞争新机遇,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步伐。”
随后,经过多次讨论座谈,《静宁县关于加快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对全县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强推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思路目标、各项重点任务以及具体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阐述。
王晓军说,《意见》既是对静宁30年来谋一果所取得的巨大成绩的认真总结,更是对未来苹果产业何去何从的深入思考。今后,静宁在果产业发展中将加快推进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发展、由低效产业培育向高效市场对接转变,真正实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
部门协作
擦亮“静宁苹果”金字招牌
如果说,行政推动是静宁苹果产业的发展之本,那么在农产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科技驱动则是静宁苹果产业发展之要,品牌促动是产业发展之路。
为进一步加强苹果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育苗到修剪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突破,2014年,静宁率先在全省组建成立了“果树果品研究所”,并加强与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业务合作。
目前,静宁果树所已成功引进蜜脆、英伟、烟富3号、玉华早富、红将军等国内外品种40余个,掌握了无病毒苗木繁育核心技术。果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李建明告诉《中国绿色时报》记者,今年,他们已成功培育出3年生带分枝优质矮化苹果大苗15万株、2年生乔化苹果大苗23万株,预计秋季可出圃矮化大苗18万株、“成纪1号”乔化短枝品种20万株,可有效保障静宁苹果的转型升级和老果园更新改造对优质苗木的需求。
静宁县林业局还加强了“丰产园树形改良优化修剪”“保肥节水、免耕覆盖”“三级五类示范园创建”以及“高接换头授粉”“行道树栽植海棠授粉”等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为生产出高品质的苹果提供技术保障。
4月19日,由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服务中心提供的“全国地理标志产品防伪系统”在静宁苹果上正式启动运行,意味着以后只要是在市场上流通的正宗静宁苹果,每箱上都将贴有静宁苹果产销协会授权的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二维码,彻底杜绝以往市场上出现的假冒静宁苹果、以次充好的现象。
企业探索
苹果产业步入“互联网+”时代
为山乡苹果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是静宁苹果产业供给侧改革的代表性举措之一。
利用互联网将静宁苹果远销到台湾和香港的第一人是大学生创业者李浩田。自创业以来,他和伙伴们不间断地拍摄发布了一系列有关静宁苹果的原创视频和图片,全方位推介家乡苹果。仅今年前4个月,李浩田和他的团队已通过电子商务销售静宁苹果超过24吨。
跟李浩田的营销模式不同,静宁当地民营企业德美集团在兰州、北京、成都等大城市开设了5家静宁苹果专卖店,同时启动网上销售,实现静宁苹果的同城配送。
目前,常津、陇原红、欣叶等静宁县本地各大果品公司均已组建了自己的电商销售团队,静宁苹果陆续走进了天猫、顺丰平台、坨坨公社等主流生鲜电商平台。
李浩田等创业者还开始尝试构建静宁苹果产业的“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包括静宁苹果的标准化种植手册、一套小型的滴灌系统、物联网、统一的灌溉肥和生物有机肥套餐等。种植手册会放到开发的微信公众平台上供果农学习和操作;农化服务、天气预报、果园病虫害防治也会通过微信发布给农户。每一户社员苹果的种植情况都将会有一个简单的数据录入,客观的呈现给消费者。目前,李浩田的创业团队正在与北京的一家农业数据化公司进行对接,尝试借助互联网信息化的浪潮,彻底打通苹果从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
果农实践
从源头上减“肥”增“质”
在整个静宁苹果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果农对提质增效有着更加真切的体会。
治平大庄村果树“土专家”杨炯春认为,静宁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落实到果农的生产实践中就是要减“肥”增“质”。
减“肥”即改变以往滥施化肥的习惯;增“质”就是多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修复果园板结的土壤,提高苹果口感。
双岘乡甘峡村果农李志伟已深刻感受到减“肥”增“质”带来的好处。2015年6月,他投资1500多元给自家的4亩多初挂果园布设了简易滴灌系统,并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滴灌施肥。结果,当年苹果品质明显提升,而且果园肥料投入比2014年减少了近2000元。
静宁县林业局园艺站站长贾军平说,静宁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才刚刚开始,苹果品质的提升还有巨大的空间,比如品种的改良、土壤的改善和现代化设备的应用等。总的指导思路就是要通过一系列提质增效的措施,促进静宁由苹果大县向苹果强县、绿色果品向有机果品、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变。(作者 王涛 通讯员 王雄雄)
本文来源: 林业厅
13.05.2016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