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成效显著

26.08.2014  17:26

  今年以来,静宁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双联工作会议和省委王三运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这一核心,突出改善贫困乡村基础条件这一重点,按照刘主席提出的深入开展“富民产业攻坚年”和“村容村貌改善年”行动的要求,抓产业促增收、抓项目强基础、抓服务促提升、抓民生解难题、抓作风联民心,全力推进贫困乡村加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紧盯扶贫攻坚目标,完善帮扶工作机制。围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以上、减少贫困人口2.3万人的年度目标,科学修订了小康建设规划、帮扶行动规划和贫困村年度帮扶计划,健全完善了统筹协调、动态管理和考评考核三项机制,将帮扶任务靠实到具体项目和责任人员,使双联行动年度有目标、实施有步骤、阶段有重点,确保双联行动有效有序开展。积极推行双联驻村联络员制度,选派了33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职,实现了干部轮流驻村常态化。建立了县直组长单位工作制度,为贫困乡镇确定了县级牵头领导和县直组长单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联系户动态管理机制,对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增收产业培育成形、致富基础比较牢靠的联系户,由项目资金扶持向动态联系服务过渡转变,全县新增联系户358户,其中县级领导干部新增联系户123户,县直联村单位及乡镇主要负责人新增联系户235户。

  二是狠抓特色产业开发,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深入实施“三个一”工程,各级联村单位统筹协调资金、资源,加大投入,积极帮建,持之以恒推进果畜薯特色产业开发。全县新植果园10万亩、补植5万亩,其中双联帮建2.8万亩,建成了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坚持扩量提质创牌增效并重,加快推进苹果大县向苹果强县转变、绿色果品向有机果品转变、传统果业向现代果业转变,全面落实标准化管理措施,建成“三级五类”示范园30万亩。开工建设养殖企业(小区)25个,推广旱作农业65.3万亩,完成劳务输转10.2万人(次),创收8.1亿元。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认真实施“3341”项目工程,成功争取了六盘山片区交通扶贫攻坚、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全省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精准扶贫5个试点县,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项,完成投资4.9亿元。静秦公路改建完成道路油铺,建制村通畅工程建成路基305公里、硬化100公里,开工建设集中供水工程16处,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2042户,完成生态造林7万亩。各级帮联单位落实帮扶项目102个7076万元,县上为48个双联村安排“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515万元,集中解决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是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全力措办惠民实事。各级联村单位立足行业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帮民困,扶持贫困乡村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新建农村幼儿园10所,村卫生室3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9个,村级综合服务社2个。扎实开展“五帮五送”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化肥、地膜等农资680多吨,开展政策宣讲活动311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94期,发放技术手册1万多份,培训农民5万人(次)。加大双联惠农贷款发放力度,落实双联惠农贷款1600多万元,在93个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投入资金1975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五是深入开展教育活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王三运书记关于在双联行动中坚持“六个结合”的重要批示精神,把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纵深推进双联行动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坚持先学先行拜师于民、先访先问问计于民、先查先改取信于民,征求梳理群众提出的困难问题650多条,及时办理网络留言726条、群众来信来访61件,帮助群众解决急事难事190件。深入实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立30个村级农技服务所,选聘91名农民技术员开展技术服务,推动富民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县级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和24个乡镇便民服务网点,设置办事窗口20个,开展“一站式”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54项,有效解决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