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三中创新教育模式 谱写“蜕变”之歌

19.06.2014  13:32

  中国自古就有重教传统。古代“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教化行而习俗美也。”可见,学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多么重要。

  静宁三中创新教育模式,追求卓越一流,在静宁大地谱写着一首铮铮作响的“蜕变”之歌。

  三中在静宁的“坏”名声可不小,条件差、环境差、生源差、校风差、声誉差。静宁人教育自己上小学的孩子时会说,学习不努力,就去上三中。

  2008年,校长何轲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录入三中。许多人都不理解,他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给大家看——三中能不能办好!

  “善教者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矣。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则师徒同体。”何轲践行了这一古语。三中变好了,学校一位老师也把女儿转进了三中。

  转变从学生管理入手。学校周边环境一直不好,有天他在学校巡逻,发现校园围墙上有4个社会人员在走动,就让体育老师把4人叫来,给了必要惩处,让其保证不再骚扰。而对待学生,真正做到“视如己出”。一位姓王的学生本来在三中上,去了另一所学校借读,表现十分不好,被劝退,想回来,但老师不想要。何轲讲,人家嫌弃我们的孩子,难道我们自己也不要吗?最后王同学回到了三中,抱着感恩的心情努力学习,考上了大学。而一位姓胡的同学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就是不好学习,学校帮助他顺利毕业,还当了小老板,并痛悔自己的过去,想在学校设立助学金。何轲讲,有这种想法就是学校最大的欣慰,我们就是要让每个学生变成“美玉”。

  三中最大的动作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也在教育界小有名气,曾被教育部主办杂志《新教育》报道。也就是“三声三歌手拉手,六抓六进志愿者”,教室里有读书声,操场上有操声,校园里有歌声;除每周升旗仪式上师生齐唱国歌外,学生还要唱响校歌、级歌和班歌;手拉手是师生、生生开展“双联双为”互助帮扶活动。抓升旗仪式、抓集体宣誓、抓红歌传唱、抓文明出行、抓礼貌待人、抓卫生习惯;讲文明,讲礼貌,讲秩序,讲卫生,讲道德,讲学习;志愿者是在学生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雷锋献爱心志愿者服务活动。

  6月18日,家住东苑小区的七年级六班邹雨烜同学讲,她在学校是志愿者,平时老师带领出去义务清扫街道,班里的标语是诚信勤朴,开始她对静宁三中有怀疑态度,通过划片的方式上了后,现在觉得很好。

  通过举办课堂教学大赛、青年教师赛课说课评课、新分配新调入教师过三关、暑假教师培训、寒假给老师布置作业、每周日晚上集体备课、外出考察学习培训观摩回报成果等活动,一支业务强、素质高、作风实的教师队伍成为三中的“脊梁”和希望。

  2010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综合排名全县第二。2013年,实现中考成绩、社会评价、学科标兵和各类先进四个突破,跻身为静宁的“一流”。

  昔日的三中在静宁已不复存在,它正以优异的成绩为静宁教育谱写新曲。(记者 李建军 赵育娴 李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