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远县做大做强枸杞产业促农增收致富
21.10.2015 18:02
本文来源: 林业厅
一是抓布局,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按照基地支撑、特色成块、产业成带、集群发展的要求,立足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扩大枸杞产业种植规模。在干旱、半干旱的高扬程灌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供苗、统一栽培、统一管理的“五统一”生产模式,以五合、东升、北滩等主产区为重点,通过采取“户连成片、村连成园、乡连成基地”的发展思路,实施集中连片规模化、集约化种植,通过种植规模的扩大带动加工、销售规模的扩张,着力构建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主体的靖远枸杞核心产业带,产业优势突出、组织化程度较高,基地的规模效应逐渐凸显。目前,全县枸杞种植达到13.96万亩,构成国家级枸杞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1个;建成万亩基地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园3个,500亩以上规模化生产片区20处,占全省枸杞种植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枸杞已真正成为靖远县林果产业的主导产业。
二是育龙头,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速。制定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以流转土地、林权入股、承包等形式建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践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为枸杞产业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充分利用省、市、县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和奖励资金,对在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农户带动、农产品营销加工等方面做出显著成效的龙头企业、合作社、专业大户进行扶持奖励,甘肃金杞福源、白银红杞儿、靖远金安、高原宏、金田野等市场主体在实力、技术、市场、品牌方面作用不断增强,种植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条得到延长延伸,产品的附加值和效益得到极大的提升。截至目前,全县枸杞产业行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市场主体累计达到161家,深加工产品涉及4个系列11种,以枸杞种植、烘焙、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兴科技,标准化层次稳步提档。按照充实提高县级、加强完善乡级、延伸补充村级的总体工作思路,在经费供应、人员编制、工作场所、办公条件改善、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积极构建以县农技推广中心为主体,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基础,村农技员为补充的农机推广网络。全面实行标准化栽培、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统防统治、机械采摘等先进生产技术,推广宁杞1号、宁杞3号、宁杞7号、蒙杞1号等优质枸杞新品种8.2万亩,并在全县选择具有集中规模优势、发展基础好、生态环境优越的7.8万亩枸杞生产基地作为创建单元,建立健全生产管理体系、落实标准化生产措施、建立管理档案、规范投入品使用、实行全程质量监控等措施,全面实施并完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任务。同时深化与甘肃农业大学等院地、校企合作,充分发挥枸杞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靖远枸杞产业发展联盟和中国优农协会枸杞产业分会等平台作用,启动枸杞新品种培育与反季节高产栽培、活性物质提取与保健品开发等9个合作项目,加快推进鲜果保鲜、良种繁育、医药保健高端产品等领域技术研发。目前已建成1.3万亩国家枸杞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万亩有机枸杞农场项目已完成种植3000亩,全县枸杞标准化、专业化栽培的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四是拓市场,品牌化效应迅速提升。加快建设市场流通体系,坚持专业市场、电商营销“双核”驱动,发展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电子商务等现代新型流通业态,着力引导农贸市场改善配套设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巩固加强与各地市场的产销联系,不断拓展枸杞产品销售领域。借助淘宝网、京东、吃货世界等电视网络的大平台优势,不断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和集群效应,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不断提升靖远枸杞的市场占有率。充分整合现有市场资源、销售渠道、宣传平台,着力提升实体销售档次。成功举办首届“靖远枸杞”爱心采摘活动,30多位北京知名艺术家和近500家爱心企业及个人积极参与,签约认领爱心枸杞园360亩,签约资金720万元;人民网、新华网、甘肃日报等20多家中央和省市主流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了靖远枸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果品,支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特色林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靖远枸杞”先后获得“甘肃十大名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原宏”枸杞2010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绿色食品”。预计今年全县枸杞干果产量达到1.6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主产区亩均纯收入近万元,将带动全县2.5万农户、10多万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白银市林业局供稿)
本文来源: 林业厅
21.10.2015 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