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垂幕 绿水结彩———乡村舞台建设之陇南康县路径

18.09.2015  13:39

  原标题:青山垂幕 绿水结彩———乡村舞台建设之康县路径

  当你流连于处处创意、步步置绿的康县乡间,一个个与美丽乡村相伴而生的乡村舞台,倚青山为帷幕,绕绿水以添彩,蓝天白云下,让这方山水蕴涵涌动的活力和独特的魅力。

  康县立足自身生态优势,将乡村舞台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始终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了一条独具康县特色的发展路径。

  坚持五个“结合”

  与美丽乡村相结合。按照“七室一馆一场一墙”建设标准,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美丽乡村与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机融合和同步发展。与文化旅游产业相结合。着重培育打造以梅园沟景区、百公里生态风情线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以古道路碑、龙凤古桥等为主体的北茶马古道文化旅游,以霸王鞭、锣鼓草等为主体的民间民俗体验旅游等特色乡村旅游品牌,进一步丰富了乡村舞台建设内涵。与生态环境整治相结合。把乡村舞台建设与群众住房建设、生态环境修复和环境卫生整治有机结合,实施“四改六有五进一出八配套”工程,实现了房屋风貌改造、文化体育、村级组织阵地建设等配套设施的快速跟进。与科技、互联网相结合。在乡村舞台建设中融入“互联网+”思维,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开设“乡村舞台”专题专栏,宣传推广电子商务、文艺活动、乡村旅游和民俗文化,促进了各民间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改变群众生活习惯、提高文明素养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四新竞赛”、“六争六评”、“一日五问”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

  统筹四个“整合”

  整合涉农项目、民生项目和双联单位帮建资金统筹使用,按照“一主一辅一补充”的办法,鼓励、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自办文化社团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有效整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电影放映、农家书屋、文化集市、农民体育健身、科普培训、村史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调动农村各行各业能人参与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依托乡村舞台,组建歌舞、书画、非遗、产业、体育、红白理事等6个协会,实现了乡土人才的人尽其才,梅园神舞、豆坪唢呐、唱书等民间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再焕光彩。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文化小广场、健身工程等文化体育惠民工程。

  突出三个“特色”

  坚持生态为先,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不搞大拆大建,留得住乡愁,看得见青山,望得见绿水,彰显乡土文化和生态魅力。以建设康北历史文化、康中民俗文化、康南生态文化三大片区为重点,打造了康县独特的北茶马古道文化旅游线,建成了乡村旅游产业型、民俗文化传承型、综合文化服务型、生态文化致富型、古村保护型等不同类型的乡村舞台,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培育和扶持以凤凰谷旅游度假公司“公司+农户”为模式的乡村旅游公司,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十村百户千床”工程,建设文化集市,发展带动农家客栈、农家乐和刺绣、根雕、盆景、奇石等文化旅游产业,让乡村舞台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重要平台。

  通讯员 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