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技创新回归兴趣

19.04.2016  03:30

学生的小发明

同伴之间讨论参赛项目

    4月18日,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我市落幕。在大赛举办的5天时间里,不少出自中小学生之手的发明创造新奇独特,其实用性和新颖性让很多人称赞不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从我省出台取消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生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非但热度不减,青少年特有的“创新味”也较以往更浓。

    1

    科技创新多来自学习和生活

    科技创新大赛,难道真的只有那些高大上的项目才能参加比赛或者获奖?其实并不是如此,纵观本次比赛,大部分参赛和入围项目都来源于青少年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真正做到了用小原理解决大问题。

    用厨房剩余废油做的肥皂、简易酸奶制作机、汽车辅助刹车器、智能轮椅……这些贴近生活的发明创造正是出自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的创意。

    在我们看来,家里炒完菜尤其是炸完东西的油基本上就没有办法再次使用,处理方法就是倒入下水道,吃完的柑橘皮也基本上是当做垃圾。而来自兰州六十六中的田峻麟和兰州七中的马瑞隆两位同学却利用这两样“废物”做出了肥皂,他们通过加热和过滤食用废油,再经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就让废油变成了简易的肥皂。同时,为了去除废油制成肥皂后的怪味,他们俩又在其中加入了柑橘皮让肥皂的颜色和味道都漂亮清新起来。这样制作出来的肥皂,泡沫适中、去污力强、无磷、无苯而且不伤皮肤。

    现在不少人都有了自己的私家车,但是在雨雪天等特殊环境中,由于刹车的不及时或者道路打滑,往往会酿成车祸。为了让驾驶员能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武威市第十中学的唐浩赢和柯发泽同学利用行星齿轮变速传动及杠杆原理,设计了“汽车电动辅助刹车器”。经过多次试验,在汽车的碟刹上安装这种刹车器,可以很有效地防止汽车出现刹车失灵的问题。他们设想,下一步把这个刹车器与车载电脑的红外线感应、雷达感应连为一体,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操作。

    在同时进行的机器人竞赛中,记者也看到不少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设计和项目。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青少部副部长杨杰告诉记者,机器人竞赛的真正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的同时加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周围人的关心,本届竞赛中,FLL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的主题为泥石流救灾,需要孩子们了解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给人类带来的危害,通过自己设计程序,利用机器人进行泥石流救灾活动。这些就是要让青少年利用他们开放的思维,解决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

    比赛中功利化现象减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本次比赛的大部分参赛项目都真正体现出了青少年科技创新的特点:立意新、思维开阔、紧贴生活、简单易懂。而往年的大赛经常会出现进入决赛的项目中,一些选题非常高深,甚至涉及到纳米、克隆、基因转化这样的高科技,研究方法和手段也超出一般中学生在校能够学到的知识。曾经有多位大赛的评委在看过参赛项目的书面材料后,无奈地告诉记者,“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但由于人们追求高考保送和加分的功利化目的驱动,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与初衷相背离的现象。

    此外,记者了解到,无论是机器人创意项目还是科技创新项目,今年申报的数量还比去年多了一些。而且,很多项目都挺接地气,如可以帮助老年人处理难题的生活机器人、可以帮人捶背的实用性机器人,实用的智能轮椅等等,有的已在申请专利。本届机器人大赛裁判评委会副主任王晓兰教授告诉记者:“这两年的机器人大赛越来越有意思,学生自己的想法越来越开阔,创新的内容越来越多了,而且确实是自己动脑动手做的东西多了,学生的研究能力提升了。”她认为,一些很平常的事物,学生有想法去做了研究,也是一种创新。虽然是一些很简单的东西,但可以真正地体现出学生是因为热爱而不是高考加分或者保送才参与进来的。有的评委谈到,以前比赛中,一些项目明显能看出不是学生独立完成,甚至是全家总动员,“有的调查报告一看就不是学生自己写得出的,今年几乎没有这种现象,学生答辩也都不错,对自己的项目很了解。

    3

    兴趣才是创新的真正动力

    过去,孩子们搞发明比赛,不仅能展示自己的发明创造,而且比赛得了奖还能有高考保送或者加分的优惠政策。然而根据教育部的高考加分政策“瘦身”计划,从2014年起,我省青少年创新大赛逐渐与高考保送政策脱钩。记者采访发现,尽管没有了保送的诱惑,孩子和家长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热情未减,去年和今年的参赛学生和项目数,均和往届持平或略有增加,而支撑他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只有两个字:兴趣。

    以往每次动员学生参赛,从事了20余年科技辅导员工作的李宁都会拿保送资格吸引学生。近两年的大赛没了这个筹码,她发现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并没有降低。李宁说,科技创新应该是一种兴趣、爱好,与高考脱钩,从长远来看,对于真正热爱科学的孩子并没有太大影响。“只有脱离了功利化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才是最真实的科技创新,才能真正体现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她说。

    兰州六十二中科技辅导员王仁刚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发明创造涉及物理、化学等知识,学生往往会主动学,学习效率更高。而且,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主招生中是高校极为看重的能力。”李宁也持同样观点:“科技活动搞得好的同学思路宽阔,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联系实际能力也较强。

    虽然取消了高考保送,但是不少家长还是支持孩子进行科技创新活动。赵女士的儿子再过2个月就要高考了,可为了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孩子腾出了几天的学习时间,从嘉峪关赶来兰州参加比赛。“刚开始我也挺担心他搞这些东西会耽误学习,但是后来我发现他的学习不但没有被耽误,而且理科的成绩越来越好,孩子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全家都非常支持孩子。”赵女士说,如今的家庭教育已经不像过去以学习成绩为主,对她而言,她更看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一位评委告诉记者,我省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引导青少年关注科学、热爱科学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且这个大赛是我省青少年自由展示创新天赋的良好舞台。虽说2014年我省在取消高考保送以后,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短期受到了一定影响,出现了一些学校和学生放弃参赛、大赛人数减少、参赛作品质量严重下降的情况。但是到了今年又出现了一个让人欣喜的转变,报名参加大赛的学校和人数远远超过了大赛组委会的想象。这说明,大赛的影响力仍在,孩子对创新的兴趣仍在,而家长和学校也在慢慢转变自己的观念,不再一味地追求升学和加分。

    4

    我市科技辅导教师人数逐年增加

    本次大赛,来自兰州各个学校的队伍表现出色,其中兰州十六中和兰大附中的队伍在机器人竞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现象,与拥有一支乐于奉献、数量可观的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科技辅导员的缺乏一直是我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发展的一块短板。但是近几年,我市加大了对科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使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得有特色、有成效,必须要有一批稳定而且热心青少年科技活动、有一技之长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兰州市近年来科技辅导员人数逐年增加,目前我市中小学校,几乎校校都有科技辅导员,他们中除少数是专职的外,绝大部分由学校的自然科学课的教师兼任。他们长年执着奉献,为中小学科学创新素养的培养及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可以说,他们是指导青少年开展科技活动的主力军。尤其是经过几年的积淀,我市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科技辅导员、机器人比赛金牌教练、科技发明创造和科技论文优秀辅导教师等。

    李宁告诉记者:“我从事科技辅导员工作已经有20多年,之前因为这个工作不受到重视,一直觉得是孤军奋战,近两年各个学校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辅导员也越来越多,我觉得未来兰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发展将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