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滑 体育仍是素质教育薄弱环节

13.08.2015  18:02

  中国兰州网8月13日消息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对此答记者问表示,发展校园足球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抓手。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学校体育仍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不少学生甚至不能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

  答问全文如下:

  问:出台《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答:去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发展足球事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足球运动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基层抓起,从群众性参与抓起,特别是要抓好青少年足球。2014年11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2015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方案》第五部分对改革推进校园足球发展作了重要阐述。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足球事业和校园足球的决策部署,由教育部牵头,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新闻广电、体育总局、团中央等六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了《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当前校园足球工作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问:新形势下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体育是综合国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足球不仅具备体育的综合功能,而且它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可以超越国界、文化的界限,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发展校园足球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足球运动充分体现了现代体育精神,不仅能让青少年在剧烈竞争中经历艰辛挫折,磨炼意志品质,而且能够在胜败得失中培养青少年尊重守则、拼搏进取、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精神,能强化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养成吃苦耐劳、乐观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足球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作用。

  发展校园足球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有效抓手。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学校体育仍是素质教育的薄弱环节,不少学生甚至不能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运动项目。大力开展校园足球,一方面对学校体育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条件改善,实现场地设施、资源条件的提升,推动集体类运动项目的开展,使体育课、课外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对学校体育改革具有创新示范意义,校园足球综合性强,探索形成的教学模式、训练机制、管理方式和竞赛体系等经验,可以为学校体育改革探索新路、提供借鉴、注入活力,形成崇尚运动、热爱锻炼的校园文化,为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厚植土壤。

  发展校园足球是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基础工程。当前,振兴中国足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已经成为建设体育强国、人才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问: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广泛参与、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条件保障有力、文化氛围蓬勃向上的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青少年校园足球普及程度大幅提升,教学改革更加深入,竞赛体系更加完善,条件保障更加有力。通过努力,让更多的学校开展足球活动,让更多地学生参加足球运动。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