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沙漠与思绪

11.06.2014  12:49

  2014年的初春,我挑战了天祝的马牙雪山,又行走了巴丹吉林沙漠。     

  马牙雪山,3000米到4470米,连续徒步16个小时,上上下下,气喘如牛,破深雪踏碎石,真是疲惫异常!

  巴丹吉林 ,往返8个多小时沙丘急行,真是一步一个大大的脚窝, 时而风沙漫漫,时而烈日炎炎。扎营两天,第一晚还热的满身大汗,第二晚就零度以下,夜半冻醒。锅里是沙,水里是沙,帐里是沙,睡袋里还是沙……

  户外驴行,我常想起那句话“只要能熬过来,就会成为骄傲!”,每每想起这句话就让我涌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勇气!那是当年军旅年代中一起远航太平洋的战友对我讲的,那是个勇气无限的男人,我猜想一定正在环游整个世界。

  站在雪山高峰极目远眺,一下就到天地一线的远方,俊山秀峦,那都是大自然亿万年的切磨,随便一个小小的石块,那年纪就远超了人类史。深夜沙漠之中的仰面望天,那种空灵广阔让人的思绪也在不停的纵横开阔,跳越流窜。

  流窜好像从这里开始,从远处那个挺威武的巨型成吉思汗雕像,想起了参加过抗战的爷爷。爷爷是个硬汉子,亲历了多次与日军的硬仗,按他的话说,那是从死人堆里滚爬出来的。过世前的几年他最常看的就是抗战题材的电视剧(九十年代的抗日剧还没有现在的那么神),他与别人看法极不相同,他总是边看边说,内容大意是:如果日本人都像这电视上演的那么蠢,从九.一八的东北抗战,七.七后的全面抗战,一打就十几年,咱们不是更蠢,再艺术加工也不能胡拍啊!真相是他们真的很强大,否则不是在嘲讽我们这个民族为什么还要付出那么不可想像的代价吗?无数同胞的牺牲,无数的财富损失,胜利真的来之不易,战胜强大的对手因此不是别的,是因为我们更强大!

  有血性的爷爷曾说过,我们家祖上是满族人,应该是镶白旗的,自爷爷参加八路军后,就把民族改为汉族了。是不是因为身上也有部分游牧民族的血脉,总有一种到这个世界的各处去溜达溜达的冲动和向往。在中国历史上,北方的游牧民族与南面的农耕民族真是对抗了几千年,直到”骑兵“这种剽悍的冷兵器时代的王者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草原与戈壁,无论是策马放羊的牧人,还是磨刀霍霍的勇士,他们都是真的”骑士“。记不得那本书上说,牧人的平均活动范围都是在100-200多公里为半径,而农民的平均活动范围只有5-10公里为半径,这就是20倍左右的差距。所以骑兵面对步兵来说,几乎有着无限的机动性,当马镫发明后,重骑兵就出现了,在无敌的力量与速度的冲击下,一次又一次的更改着历史的演进。抛开军事上的残酷,无论是信马由缰,还是走马观花,那都是无限惬意的事情。这也就难怪现代人喜欢驾车远行,一个接一个的城市、村镇从眼着掠过,一座又一座山峦、旷野都甩在身后。我更喜欢摩托出行,眼前掠过的美景是多媒体的,有气味,有声音,还可以随时的停驻,如果汽车满足这个享受,那可是需要敞篷的。

  钱这个东西啊!城市人无论钱多还是钱少都是无产阶段,只有通过工作或是投入资本,来换取钱这种一般价物来换取生存或生活的资料,来得到其他人提供的服务,必须屈服于这个,我们每个人都别无选择。反观那远离城市的人们,他们的生存或生活对钱的依赖就没有那么强。城市人在面临大灾难时,特别是影响了日常社会秩序的那种灾难,抗打击能力远远小于远离城市的人。但是我们这群习惯了水泥森林中生活的动物,无论从勇气还是从技能上都已经退化为“盲肠”了。

  仰天观看,大漠的繁星与雪山的繁星一样清晰,深深呼吸,山间的空气与海边的空气一样清新,为什么城市里没有呢?这也许就是“驴友们”在野外与城市来回往复的原因吧!

  未来也许还有更多美丽而有趣的地方等待着我这双充满向往的眼睛和不愿驻停的脚步。每每想到这里,心中满怀感恩!挑战的艰难与窜行的疲惫其实都不算什么,应该好好感谢那些赐于我们时间和机会的人们;应该好好感谢那些同行的兄弟姐妹,无论是鼓励的眼神还是善意的玩笑,都让旅途变的更为丰富多彩,也让团队中的每个个体潜力无限!

甘肃省地税局 冬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