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钢城 风景独好

08.12.2018  12:01
原标题:雄关钢城 风景独好

冬日,走进戈壁钢城嘉峪关,别有一番味道——湖水虽已冰冻,树木也已萧瑟,但满目广厦华栋,车辆川流不息。华灯初上,停下脚步,品尝一把火热的大漠烤羊肉串,抑或到对面的咖啡馆点一杯醇香的咖啡,领略一下传统与时尚,会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然而,在每天都要出门跳舞的嘉峪关市民刘秋环的眼里,这一切都已习惯:“嘉峪关宜居、宜业、宜游,出门转角就是风景,那个‘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的嘉峪关早已成为记忆。

告别“一柱擎天”,走向多业并举

12月7日,雪后初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媒体采访团来到位于嘉峪关关城对面的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项目基地时,这里银装素裹,红墙青瓦的仿古建筑群明亮耀眼,熠熠生辉。

总投资31亿元、占地面积约1000亩的嘉峪关方特丝路神画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整个项目以传统文化为创意基础,由10个室内大型单体项目和200多个室外单体项目以及景观构成。

目前,项目土建(钢构)已完成,室内设备安装、调试正在加班加点进行,明年5月即可开园营业。”项目负责人李佐告诉记者。

嘉峪关旅游局局长赵淑敏表示,丝路神画项目建成后,将与嘉峪关关城、花卉博览园、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形成四轮驱动效应,预计将解决嘉峪关就业人口2000人左右,为嘉峪关的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酒钢打个喷嚏,嘉峪关就得感冒”。嘉峪关市委书记李忠科形容说,嘉峪关因酒钢公司而崛起,历史上一直是一产小、二产大、三产弱的产业格局,工业比重一度占到80%。

为改变“一柱擎天”的产业格局,嘉峪关市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走转型升级之路。

要欢乐,来方特。”2015年,总投资20余亿元的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建成,与嘉峪关关城构成了两大旅游主体。“方特效应”迅速显现,强势带动全市住宿、餐饮和交通等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了过境游变为过夜游,团队游变为自助游,观光游变为体验游的质的转变。

借着“方特效应”的强劲东风,嘉峪关市强力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相继实施了关城大景区五大项目,以及讨赖河生态景区、中华孔雀苑、峪泉古街等重点景区建设项目,旅游项目累计投资近百亿元。大力发展节会经济,打造了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节、航空滑翔节、国际铁人三项赛等多项节会和赛事。2011-2017年,全市旅游接待人数累计超过3440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超过200亿元,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以上。今年1至10月,全市旅游人数987万人次,收入69.58亿元,继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嘉峪关市加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光伏新能源、铝制品深加工、汽车装备制造等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重点项目相继实施,地方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增强,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2.2∶51.8∶46,“一钢独大”的经济发展格局已悄然改变。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城市绿色基调

站在嘉峪关市制高点东湖明珠气象塔上远眺,整个城市树木环绕,湖水拥抱,一幅“城中有湖、湖畔宜居”的园林生态浑然天成。

景区水域面积56万平方米,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际铁人三项赛已在此成功举办十届。”陪同采访的嘉峪关市老园林工作者王雄国不无自豪地说,每到夏季,这里绿树成荫,湖光潋滟,繁花似锦,乐水、亲水的市民们带上老人孩子,在这里尽情享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与快乐。

到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抬头看,灰色天。”老一辈钢城建设者流传下来的顺口溜,真实地反映了过去这里恶劣的生态环境。

穿越四十年风雨历程,嘉峪关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征程中,执著探索,久久为功。尽管绿化的每一方土都要从外地运来,但连续23年开展向荒漠要绿洲、在戈壁建家园的绿化“接力赛”,全市累计建成110多处公共绿地和13座公园,100%的城市道路得到绿化,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994年底的4.9平方米提高到36.3平方米,人均水域面积达到28.6平方米,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绿化格局。

如今,放眼看去,美丽的讨赖河如一条玉带穿过嘉峪关南市区,舞动出城市的妩媚与灵性;东湖、迎宾湖、南湖恰似明镜,镶嵌城中,辉映出城市的魅力与神韵,勾画出“秀水绕城城如画、一步一景景醉人”的优美画卷。

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嘉峪关市对全市所有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十二五”以来,没有引进一个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未审批一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同时,全面完成了企业脱硫脱硝等一大批大气污染减排项目,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由“十一五”末的30%提高到7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5.96%。2017年空气优良天数310天,见山、亲水、近绿、空气洁净的生态环境成了市民的最大福利。

树牢利民惠民理念,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来到新改建的嘉峪关市第一中学,心理辅导室、电视演播室、艺术舞蹈室、各类实验室等功能齐全,教室宽敞、明亮、洁净。

上午11时,高三(七)班的同学们带着平板电脑听完了物理课,老师王平通过终端电脑给同学们布置了两道计算题电子作业。20分钟后,同学苗宇在电脑上做完题并提交给了老师。“很方便,再也不用背着书本上课做作业了。”苗宇很开心。

随着校舍安全改造、学前教育推进等一系列教育惠民工程的集中实施,嘉峪关全市中小学校舍面貌焕然一新、塑胶操场覆盖率100%,宽带网络“校校通”、电子白板“班班通”和学习空间“人人通”全覆盖,80%以上的学校装配了云计算机教室、地理教室、录播教室等新型多功能教室,教育设施设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

同时,全市近46万平方米无排水、无集中供暖、无卫生间、生活条件简陋的房屋从城市彻底消失,1万余户居民从“忧居”走向“优居”。

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也实现基本全覆盖,市民不出小区即可就医、健身;建成全国领先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6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人可免费乘坐公交车,75岁以上老人享受高龄补贴,8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吃午餐;重度残疾人家庭全部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困难残疾人生活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城乡低保、社会养老、社会救助补助标准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所有参加新农合农民免费享受常规项目体检,开通覆盖农村所有行政村的公交线路……

据了解,连续多年,嘉峪关市级财政的70%以上投向民生,170多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实事,不胜枚举,温暖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