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恩师
我一直想写写我的小学老师张巧卓,几次都不知从何下笔,她是有名的大孝子、巾帼英雄、优秀教师,我怕自己的拙笔难以刻画一位乡村女教师的光辉形象。
我上小学时张老师是班主任,教我们语文。走上讲台的她,年轻、漂亮、浑身散发着勃勃的青春气息。为了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自习课上,她给我们朗读课外书籍,摘抄经典妙语。那时候,学校没有读书室,这些课外书籍是张老师用自己的稿费买来的。张老师的文章写得好,常在报刊上发表,同学们都很敬佩她。我对文学的无端偏爱,以及后来走上文学创作之路,都离不开当初张老师对我的教育和熏陶。
张老师生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父母都是勤勤恳恳的农民。张老师是父母唯一的宝贝女儿,而她没有一点独生女儿娇生惯养的那种自私和任性。每到周末,她就穿上旧衣服,顶着烈日或者严寒,陪着上了年纪的父母下地干活。学会了撒种、耕地,孝顺的她,就再也不让年迈的父母下地劳动了。春天,下午一放学,她就忙赶到地里除草、打药、施肥、或一趟又一趟担稀粪,干着男人们都不愿做的又脏又累的活。
我大姐家就住那个村,离张老师的家不太远,拐一个弯就到了。一天我去大姐家时,碰见了张老师,她叫我到她家吃饭。那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院子里打扫得很干净。伶仃小脚的老师的母亲烙的韭菜饼子很好吃。我吃饱了,张老师硬要我吃,我拗不过她的热情,只觉得肚子撑得疼。记忆中,那是我吃得最香的一顿饭。
我小学毕业后,离开了张老师,不过每次去姐姐家时,我依然不忘去看她。当时,张老师已结婚,找了一个和她一样当老师的上门女婿。有一年冬天,刚下过一场大雪,天气很冷,我去看张老师时,
她和丈夫坐在热乎乎的炕上包饺子,屋里温暖如春,火炉上的水咝咝作响,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看见我,张老师急忙下炕,一把抓住我的手,那亲热的样子,就像多日不见的老朋友。一番嘘寒问暖后,张老师把我介绍给她的丈夫。张老师的丈夫为人热情,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言谈举止间都流露着很高的文化素养。已做了母亲的张老师,笑脸如花,更加漂亮。
日月如梭,转眼几年过去了。无意间听见,张老师的丈夫病逝,倒在讲台上,再也没有醒来。等身怀六甲的张老师赶到时,丈夫已经离开了人世。别人见她悲伤、绝望、挣扎,怕影响肚子里的孩子,硬把她从丈夫的尸体上拉开。当时,她只有30岁。
丈夫去世后,老父亲经受不住巨大的打击,也撒手人寰。面对亲人的离去,心如刀割的张老师只能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来平复心中的悲伤,最终以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教育界巾帼英雄、优秀教师。
如今已有六旬的张老师,退而不休,成天面朝黄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伺候90岁的老母亲,女儿结婚,生孩子,她都没去。村里人无不为她的孝心感动,大家说张老师是一个大孝子。在张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她上大学的儿子,知道母亲的辛苦,从不乱花钱,对母亲和奶奶都很孝敬。
前段时间,我在街上碰见张老师,她热情地抓住我的手问:“你怎么这么瘦呢?”我说去年做了一个手术,她说早知道就来看你。没过几天,张老师提着水果和自己地里种的葵花来看我。遗憾的是她没有喝一杯水,甚至屁股还没坐热就走了,说要到地里去打农药。
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心里说不出的感动,张老师就像一只蜡烛,消耗了自己,照亮了别人。默默祝愿张老师,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