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隧道的高铁人:他们不要命也不要家
人民网张掖9月12日电(高翔 王生元)“轰!”一声巨响。工长张俊廷不由一惊,工程单位又在打斜井了。远处,炸药爆炸后激起的石浪让人不寒而栗。尽管这是第42次来到祁连山隧道了,在隧道也是不止一次听见炮声了,可是他还是有些后怕。借着隧道内清冷的灯光,赶忙往四周看看,一个、两个、三个……同事们一个个都还好,张俊廷方才心安。今天是中秋节了,想起远在兰州的父母,有滴泪悄悄地和着粉尘滑下了脸颊,留下了两道明显的印记。手机没有信号,想打个电话都难。
从早上9点进入隧道,都八个多小时了,还是没有看到洞口的光亮。隧道里的风似乎越来越大,兰州通信段张掖高铁车间副主任孙禹裹了裹棉衣,蹲下身子,和技术员傅宏涛合力扳开二十来斤重的盖板,顺着缆线一点点摸了过去。光电缆都已经被一尺见方的盖板给盖上了,隧道里共有900多块,他们要一块块掀开,测试,再盖上。来自山东的实习生赵真真是第一次进隧道,只穿了毛衣,冻得直打哆嗦。虽然戴着头灯,还拿着手电,走路还是要小心翼翼,因为施工还没有完全结束,线路上还有不少的“陷阱”,还有脚手架、大型机械等设备。走,不停地走,不停地走,赵真真象机器人一样记数据、看图纸。一抬眼,就想看到洞口。
祁连山隧道海拔3600米至4300米,是典型的高寒缺氧地区,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仅为内地的60%,是世界海拔最高、里程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隧道。隧道全长9.6公里,仅徒步行走就得7个多小时。兰新客专开通在即,联调联试一点马虎不得。隧道的两侧有近20公里长的光电缆、1个中继站,1个基站,8个直放站、46个应急电话等设备,主要负责对高铁行车进行指挥和信息传送,每一条缆线、每一处细节都不能有任何问题和隐患。
因隧道高铁施工造成大量的粉尘,车间给配备了防尘面具,但是戴上以后呼吸困难。对于戴眼镜的近视眼更是不适用,时间一久,眼镜就罩了一层泥。孙禹只能把面罩去了。视线虽然清晰了,可是粉尘却大量地侵入肺部,给他落下了干咳的毛病。妻子有孕在身,他却一次都没陪着去检查。
晚上8时,大家才拖着又饿又累的身躯走出“暗无天日”的隧道,一个个面色发黑、头晕。扛着仪表坐进车里,已经一动不想动了。个别人还出现了轻度的高原反应。浓浓夜色,天是阴沉的,空荡荡的,中秋之月没有如约而至。
尽管已是中秋,山丹军马场的景色还是很美,可惜每次路过都是天已黑、人已困乏。一路也并不好过,坑坑洼洼,尘土飞扬,颠簸得人都快散架了。想家,尤其是在这样的时候,车里放着齐秦忧伤的情歌,大家都默不作声。
终于到民乐了,坐在饭桌前,大家都像雕塑一样不说也不闹。张掖高铁车间主任王守政专门跑了几十里买来的月饼,却没有人抢着吃,虽然已经饿了一天了。
主任助理常福生身患多病,从接受高铁任务的第一天开始,就穿山越岭,全面介入,静态验收、联调联试,明察秋毫,与施工单位“讨价还价”,唇枪舌剑。医生多次要求他要住院治疗,可是他一年多来吞着药片顶在第一线,一直都没离开。张掖高铁车间有19个90后,他们个个朝气蓬勃,英姿勃发,就是这些被父辈视为“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一代,奔武汉、上北京、去兰州,在路局的组织下,一批批地进行了高强度的高铁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构成了新一代的铁军。安全员吕琪瘦了十几斤,婚期在10月6日,可是到现在好几个月都没回家了,婚房还没有装修。技术员傅宏涛的母亲老年关节炎,长期疼痛,还要帮他带不满一周岁的小孩。于霞霞姥姥走了 ,她没有见上最后一面。还有一些来自山东山西的新工们自从来到高铁,就没有回过家,更没有节假日……
兰新客专就要开通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来得这样快,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竟然是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的。傅宏涛想象着高铁那驾风驭电的速度,两眼兴奋得炯炯闪光。 (高翔 王生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