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隆冬岁末时 嘘寒问暖慰民心

25.01.2017  17:10

隆冬腊月,岁寒情深。1月15日到1月17日,受委党组书记、主任周强委托,委党组成员、省以工代赈办主任贾永安带领省以工代赈办、委双联办工作人员,赴西和县易地搬迁点、礼县联系点进村入户,将慰问物资和全委党员干部的温暖送到了双联户和困难群众手中。

1月15日,农历腊月十八,西和县雪后初晴。平坦宽阔的柏油通村公路上,不时驶过一辆辆满载年货的小货车,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了,路旁的冬小麦从逐渐消融的积雪中隐隐透出绿意,阵阵鞭炮声从远处的村庄传来,石堡乡石沟村已经洋溢着浓浓的年味。石堡乡石沟村是2015年省上确定的易地扶贫安置点,经过严格筛选、认真规划和紧张的工程建设,几十户统一建设,同时又充分尊重群众差异化需求的院落拔地而起,活动广场、便民桥、饮水管道、巷道硬化等配套设施如期建成,一处处整洁明亮、适居宜居的住房交到了群众手中。

慰问组一行来到了群众家里,二社搬迁户包金分热情地带大家进了家,白墙、青砖、红铁门,木柱、拱梁、大回廊,水磨石铺成的庭院干净整洁,门上贴的大红喜字分外显眼,显示主人刚忙完乔迁之喜。有建筑手艺的包金分按照自己家庭的喜好,建成了西河县传统特色的院落。“我自己在外建筑务工收入20000元,家里5口人,全家退耕还林、粮食直补等收入10116元……”人逢喜事精神爽,听到大家询问去年的收入情况,杨安根扳着手指给大家介绍了起来。

听完大家的介绍,贾永安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新一轮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力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也是实施扶贫战略行动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要在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坚持深入调研,统筹兼顾,规划先行,合理确定搬迁规模,区分轻重缓急,把这项“挪穷窝、改穷业、拔穷根、换穷貌” 的好事做好,切切实实改变困难群众的生活面貌。

在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依依不舍的告别中,慰问组一行赶往省发改委在礼县的双联村。

下午四时,礼县崖城乡山根村。听到双联干部要来慰问,单力强早早站在门口迎接大家。单力强家有六口人,弟弟和大儿子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妻子和小儿子在外打工,女儿上大学,日子过得非常拮据,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省发展改革委的联村干部按照缺劳动力的实际情况,帮忙制定养殖脱贫的计划,并捐款购买了猪仔。慰问组仔细查看了新修的猪舍,并询问了生猪的出栏情况。贾永安主任鼓励单力强抓住双联的好机会,在心态要有坚定脱贫的信心,多请教养殖的技术,踏踏实实劳动,一步步过上好日子。


   

  1月16日,腊月十九,沙金乡庄科村大雪纷飞。宽敞明亮的党员活动室内炉火熊熊,屋内早已坐满了群众。没有客套话,乡亲们和多次来过庄科村的贾永安主任围坐着火炉前,谈起了这一年来大家在生产、生活、精神面貌方面的改变。

火炉上茶壶冒着蒸汽,发出“嗞嗞”的声音。村支书老白往炉子里添了一块媒,拿火钳捅了一下,火苗呼啦一下窜上炉膛。他起身拎着茶壶,一边转圈给围坐在火炉前烤火的慰问组添水,一遍自言自语:“天寒地冻的,你们又带着慰问品下来了,路上这么滑,你们家里人也不放心啊!

这村里的发展是一天一个样子,自来水通了,水泥路铺上了,桥修通了,活动室有了,太阳能路灯这种新鲜东西也挂上电杆子,村里合作社也成立了。说实话,这放在以前咱想都不敢想。说到底,还是双联政策好,发改委的联村干部给村里的发展操了心,给村里脱贫致富出了大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起双联行动以来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已是庄科村入冬以来第三场雪,连续的大雪为越冬的冬小麦盖上了保温层,融化后又提供了充足水分。窗外白雪皑皑的土地孕育的春意,屋内干劲十足的村班子,满怀憧憬的老乡,雪兆丰年,眼看着来年又是一个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