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和县深入开展了“美在西和”行动,提出了“把县城当客厅一样来打扫、把乡村当公园一样来建设、把公路当街道一样来管理”的理念,突出了城区、河道、乡村、公路、单位五个整治重点。经过不懈努力,全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基本实现了“城乡公共区域可视范围内基本无白色垃圾、城乡街道基本无乱停乱放车辆、商铺门店基本无店外经营现象、县乡公路两侧基本无新的乱搭乱建行为、执法人员与群众基本无冲突发生”五无目标,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凝聚力量,构建全民参与新格局
(一)坚持县委、政府主导,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由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及县直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美在西和行动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中共西和县委、西和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美在西和行动强化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意见》。活动开展中,县财政每年预算美专项工作经费300-500万元,先后已累计投入约4546.5万元用于“美在西和行动”的开展。同时,县委、县政府还通过定期汇报、会议促进、挂号督办、督促检查等多种措施,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了环境卫生整治各项工作。
(二)重视部门联动,统筹推进整治。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县直各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先后完善修订、制定出台了《西和县城市规划管理办法》《西和县城乡土地管理办法》《西和县交通秩序管理办法》《西和县市场秩序管理办法》《城区“门前四包”责任制管理办法》等21项涉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的管理办法,解决了部门职能交叉、管理缺位、相互扯皮的问题。同时,按照各自职责,周密部署开展了城市规划管理、交通秩序管理、市场秩序管理等17个专项整治,在全县形成了齐抓共管、联合执法、统筹推进的团队协力,确保了美在西和行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依托乡村主体,强力推进整治。各乡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把“美在西和行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把手工程和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来抓,相继成立了以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20个乡镇全部成立了环卫所,同时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并与各村签订了环境卫生整治责任书,对照责任分工,进一步细化量化了工作责任,把任务分解到具体的领导和个人,做到责任分工、标准要求、完成时限3明确、3到位,做到层层有人负责,级级有人落实,强力推动了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
(四)发挥群团优势,实现广泛动员。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联系面广、导向性强的优势,由团县委负责,在广大青少年和学生中积极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美在我心中”活动,全县24个学区、280所学校共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书等80000余份,开展环境卫生主题实践活动300余次,带动75000多名家长参与,使广大学生成为了宣讲员和监督员,逐步形成了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推动社会的良好氛围。县妇联通过集中学习、入户培训、趣味竞赛等形式,先后对近万名农村广大妇女进行了垃圾分类存处和家庭清洁卫生等知识的培训,全力引导每一名妇女都参与到“清洁进家庭”活动中来,从而使妇女是环境卫生维护的主人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充分发挥。
二、突出重点,打造城乡环境新面貌
(一)以城区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严格按照《甘肃省县城卫生检查评比标准》确定的各项指标,以创建省级卫生县城为载体,全面整治城区环境卫生、完善城区基础设施、加快亮化工程建设步伐,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城区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清扫保洁质量全面提高。将环卫人员专业清扫和城区干部职工义务大扫除相结合,增加环卫人员,扩大清扫范围,突出环卫死角,做到城区环境卫生的全方位清扫、全天候保洁。二是加大环卫设施投入。新购置扫路车和洒水车各1辆、压缩垃圾车2辆,垃圾桶1000个,在城区投资1100万元,修建日处理垃圾量100吨的垃圾中转站。三是生活垃圾实现定时收集。制定出台了《城区生活垃圾定时收集工作实施办法》,每天安排4辆流动式音乐垃圾收集车,分早、中、晚三次对机关企事业单位、临街商铺、城区居民生活垃圾实行流动式定时收集,有效解决了垃圾在收集、存放和运输等环节的“二次污染”问题。
(二)以河道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将整治河流作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治理的重点,在全县开展了“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活动,积极营造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的优美环境。为彻底改变县城河道卫生“脏、乱、差”的现状,将漾水河、白水河、白冯河河道进行划段包干,由全县干部职工定期进行集中清理。各乡镇对河道垃圾、卫生死角也进行多次集中清理,先后出动铲车30多辆,挖机10余台,共清理淤泥及河道各类垃圾100多吨、疏通沟渠1万多米,县内大小河流卫生状况大为改观,白色垃圾基本消除。
(三)以村社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一是大力实施“三清四改五化”工程。全县各乡村广泛发动群众,先后共清理村庄内外、河道内外、公路沿线垃圾堆、柴草堆、建筑材料堆2.9万多方,同时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农村进一步加大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力度,全面推进了卫生净化、道路硬化、乡村绿化、村容美化、村庄亮化工作,先后硬化公共空地12.81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71盏,栽植各类花草树木1000余万株。二是加大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各乡镇采取政府投资、企业帮扶、社会捐助等多种措施,先后修建垃圾回收屋247座、垃圾焚烧池586座,垃圾填埋场72个,购置垃圾手推车243辆、垃圾清运车20辆、“3桶4筐”2.65万套,为确保垃圾分类处理措施顺利推行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加大村庄公共区域保洁力度。全县20个乡镇共成立保洁队309个,专职保洁人员4273人,对乡村公路主干线、河道、广场进行定期日常保洁维护,同时各乡镇采取多次集中整治活动,对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泼、家禽乱养、农具乱放、房屋乱建等农村“六乱”行为和漫山遍野的废弃地膜进行了彻底清理,确保了村容整洁有序。四是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结合新农村建设,把乡镇当作景区来规划,把村落当作景点来设计,在全县主要公路沿线、晚霞湖景区周边等重要节点培育了一批特色精品的美丽村庄,加强村庄周边环境整治,让老百姓既住上好房子,也享有好环境,初步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新路。
(四)以公路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以S219线西和段、西峪小杜至龙昌路西武大桥、隍城至晚霞湖3条文明长廊为重点,开展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和美化“五化”工作,实现三条文明长廊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以公路为主线,省道、县道、乡道统一规划,共栽植行道树6.45万株、170.3公里。清理整治长廊公路沿线和村庄的电杆、墙壁等建筑立面3.92万平方米,制作更换积极健康、凝聚人心、感恩社会的广告牌347个。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实施,改造沿路危房2486间,清理整治长廊内公路两边的残墙断壁2.33万米,粉刷美化临路墙面34.68万平方米。
(五)以单位为重点,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在全县各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家属院全面开展“周末卫生清洁”活动,组织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家属院住户在每个周末对机关单位和家属区院落、办公室内外、楼梯、房前屋后的杂物和垃圾进行定期清扫,对单位办公室进行美化亮化,打造整洁优美、规范有序、和谐文明的办公和人居环境并形成长效机制。
三、建立机制,确保卫生整治新成效
(一)建立了全民化的参与机制。县委、政府确定每月的10日、20日、30日为全民卫生义务大扫除日,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亲自带头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上上街打扫卫生和开展规劝活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用实际行动引导、教化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全社会形成重视环境卫生、爱护环境卫生、珍惜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了立体化的宣教机制。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了“治理环境为什么,我为治理做什么”的大讨论活动,召开了四大班子联席会、县委全委(扩大)会、县政府全体会、全县领导干部大会进行专题讨论,全县有7000多名各级党员干部参加了这次讨论,通过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全民参与美在西和行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了大宣讲活动。开展了“百日大宣讲”活动,采取发放资料、播放专题片、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等多种方式,教育广大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先后发放宣传资料8万多份、《环境卫生与健康、环境卫生与防疫、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讲座光盘800张,印制发放宣传年画2万张,开展各类宣讲400余场次,参加群众10万多人次。开展了大规劝活动。县委、县政府规定,每月的10日、20日、30日下午,由县级领导带头,机关干部职工、群团组织、离退休干部和志愿者参加,上街下乡进村入户开展大规劝活动,现场纠正乱扔垃圾、乱停车辆、乱摆摊点、乱贴乱画、破坏公物等行为。
(三)建立了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借鉴先进经验,将城区街道清扫保洁权通过招标的形式,承包给四川凯美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保洁清扫,实现了城区主次干道清扫保洁公司化运作,城区主次干道保洁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制定了《 西和县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对再生资源全面实行产业化的回收利用,由县供销联社负责,融资70万元,成立了西和县万洁再生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同时,按照“一乡一站、一村一点、一点一人”的原则,在全县20个乡镇组建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站,在105个示范村设立回收点、确定了回收员、建立回收制度,形成三位一体的公司网络模式,并针对农药瓶、电池、废旧灯管等有害垃圾、塑料袋等微利垃圾,县政府出台了政府补贴价格,实行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杜绝发生再次污染,有效促进了垃圾处理走上减量化收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的轨道。
(四)建立了精细化的管理机制。制定出台了《西和县城区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办法》、《西和县市场精细化管理办法》、《西和县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办法》等制度,实现城乡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并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分散处理模式,在每个行政村或自然村修建一个垃圾回收屋,若干户修建一个垃圾焚烧池,每户配置3个垃圾分类桶(有害垃圾桶、填埋垃圾桶、焚烧垃圾桶)和4个可回收垃圾分类收集筐(塑料筐、玻璃筐、废纸筐、金属筐),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收集,通过“回收、堆肥、焚烧、填埋”等方法,做到可填埋垃圾就地堆肥还土、可焚烧垃圾分散焚烧处理、有害垃圾统一回收无害处理、可回收垃圾有偿回收利用。
(五)建立了多样化的示范机制。按照“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农村开展了“十、百、千”卫生示范乡镇、示范村和示范户创建活动。即在全县创建10个环境卫生示范乡镇,在全县集中打造100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环境卫生示范村,在全县评选出1000名环境卫生示范户,通过精神和物质激励调动群众参与环境卫生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全县组织开展了创建环境卫生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示范单位、示范企业、示范长廊、示范公共场所活动,明确示范标准、考核办法和牵头负责单位,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比学赶超、奖罚分明”的浓厚氛围,有效激励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在推动“美在西和”行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建立健全了奖惩机制。 制定出台了《西和县美在西和行动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对各部门、各乡镇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督查、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对考核前3名的乡镇奖励5000元、部门奖励2000元;排名后3名的部门和乡镇,进行通报批评,责成限期整改;对连续两次排名后3名的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诫勉谈话;对连续3次排名后3名的部门、乡镇实行“一票否决”,党政主要领导引咎辞职,其他班子成员年终考核一律视为不称职。各乡镇也参照县上的考核办法,对所辖区村环境卫生工作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奖惩办法,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通过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形成强大的行政推动力。
短评:天地之美、家园之美,在于自然的馈赠,更在于后天的保护与创造。庄子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应成为全社会遵循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