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校友、华中科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王擎教授来我校作报告

20.10.2014  12:31

10月19日上午,我校校友、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王擎在我校伏羲堂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首个心血管遗传学检测系列,心律失常与猝死的分子遗传学诊断》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农学院副院长白江平主持,农学院30余名在校研究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开始前,王擎在接受大学生通讯社学生记者采访时,深切表达了母校的培育之情,并对甘肃农业大学近年来取得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母校取得的喜人成果表达了由衷自豪。他也借机对农大学子提出了几点建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准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时刻把握研究领域的最前沿成果并不断尝试,这是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养。”王擎勉励同学们,在做科学研究时不能采取单一、个体的研究方法,而要从整体、系统的方面进行研究。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发大文章的决心和信念,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一心一意地对待科研工作,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指出,做科研就是帮助他人,虽科研成果转化的时间比较长,但坚持不懈的去做,总会能被社会认可与接受。

报告中,王擎首先阐述了重大疾病及重要生理功能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分子机理四个研究方向,即重大疾病(心血管病等)致病基因与易感基因的发现和筛选、重大疾病相关及重要生理功能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重大疾病的模式生物学研究、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及诊断与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随后,他以生动的故事进行了深刻讲述。他说,遗传诊断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将快速增长,遗传诊断将对降低心血管病人猝死率有重大意义。他指出,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发展对遗传诊断将具有深远影响,将会减轻病痛对病人的折磨。全基因组在遗传病基因突变检测、个体药用化检测、新生儿健康检测等临床医学的应用领域有深远影响。同时,研究稀有疾病遗传机制与发病机理是理解常见病的最好途径。中国稀有病研究联盟(CRDRC)的成立,将对团结稀有疾病研究联盟和建立稀有疾病病人数据库有重要作用。王擎强调,为了“中国梦”,我们必须正视稀有疾病,因为关注稀有疾病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已经有能力开展稀有疾病发病机理和防治研究,治疗和攻克稀有病符合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要求。他希望同学们能关注稀有病,支持中国稀有病的研究。

报告结束后,王擎就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与探讨。整场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生动具体。

据悉,王擎于1984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系,于199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专业博士。现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克利夫兰临床医院心血管遗传中心主任。王擎是我校杰出校友的代表之一,他在世界人类遗传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是长QT综合征和心律失常遗传学的奠基人,共发现8个人类疾病基因。发现3个长QT综合征基因和Brugada综合征的第一个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