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院士胡文瑞与兰州理工大学的十年情

08.04.2015  12:26
      2004年以前,兰州理工大学没有院士,也与风力发电研究交集不多。

        2004年底,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来到了这所学校。穿一件旧衣服、骑一辆旧自行车,很多师生熟悉了他的身影。

        这位老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胡文瑞是兰州理工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共享院士”,这10年里,胡文瑞将风电这一前沿的科研领域带到了这所西部高校,并点燃了这里的风电“科学之光”。

        “”的突破

        一个偶然的机会,胡文瑞表达了想在西部高校工作的愿望。利用这个契机,兰州理工大学邀请到了这位著名的流体物理学家。

        2004年底,年近七旬的胡文瑞来到兰州理工大学工作,并承诺每年在这里至少工作三个月。

        胡文瑞一直关注我国风电事业发展,当他得知兰州理工大学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做过小型风力发电机研究时,他向学校建议:开展大型风力发电机研究,并研究大型风力发电机的产业化发展。

        在当时,兰州理工大学几乎没有专门做风力发电机研究的人,要开展一个全新领域的研究,大家心里都没“”。

        胡文瑞提出集合全校力量组建研究团队,并面向全国普选研究人才。2005年,兰州理工大学风能技术研究中心挂牌成立,这个研究中心以该校能源与动力学院作为主要依托,集合了全校材料、机电等多方面的研究人才。

        虽然成立了专门的研究中心,但是开展研究,兰州理工大学只能算是“地方队”。胡文瑞并不满足学校内部“小打小闹”搞科研,提出要与国内高水平的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究。

        该校副校长李仁年回忆说,当时胡院士来学校没多久提出要搞大型风力发电机研究,并积极帮我们与国内相关研究机构联系合作事项。“那一年腊月二十八,我们跟着胡院士去了北京,和国内权威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一起谋划这个项目。”胡文瑞的目标很高,就是要拿到风电研究的国家“973”科研项目,这在当时的兰州理工大学老师们看来,几乎是一个无法达到的高度。

        2005年开始,兰州理工大学连续3年与国内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联合申报风电方面的国家“973”科研项目。

        前两年,该项目的申请都失败了,但是胡文瑞带领着大家一次又一次修改项目申请书、凝炼研究方向。

        终于,2007年由兰州理工大学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参加的“大型风力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支持立项。该项目下设5个课题,兰州理工大学主持大型风力机高性能叶片的气动、气弹与气动声学综合分析课题的研究,并参与另一项课题。

        这个项目不仅实现了兰州理工大学国家“973”科研项目“”的突破,也让兰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迈入了风电研究的“国家队”。

        点燃“科学之光

        在胡文瑞来到兰州理工大学之前,学校的科研课题,特别是国家级科研课题数量很少。

        据李仁年介绍,“以前我们学校的科研方向以应用型工科为主,大部分的科研项目来自企业,很多老师也没有掌握从工程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的方法。

        胡文瑞就此给学校老师作过多次报告,专门针对如何提炼科学问题、怎样进行科学研究进行辅导。

        每年3月,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交申请书的月份。每年的这个月胡文瑞都会来学校,全面指导教师的项目申请。

        该校能动学院院长冀宏说:“我们递上去的申请书,胡院士都会认真修改。他修改过的申请书,上面用铅笔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修改意见,包括申请者对科研问题的认识、申请书的内容表达等。

        冀宏说:“虽然胡院士与我们的研究方向并不一定完全吻合,但是他用全面而又精准的科研眼光,准确地帮我们找到了需要突破的方向。

        经过胡文瑞的精心指导,冀宏成功申请到了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项目。

        每一年,胡文瑞修改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都有几十甚至上百本,在这几天时间里,他一边修改,一边找来申请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修改意见。很多年轻老师都把胡院士修改过的申请书珍藏起来,作为鼓励自己向上的动力。

        在2005年,兰州理工大学提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仅有6项,在胡文瑞的指导鼓励下,如今学校每年都有上百个项目向上申报。最多的一年,全校共获批6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外,近10年来学校共承担完成包括国家“973”“863”计划等重大科技项目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项目将近300项。

        冀宏说:“胡院士经常与我们坐在一起讨论和分析科学问题,他对科学问题的把握以及传授给我们的研究方法,点燃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科学之光’。

        身边的胡院士

        几乎每个月,胡文瑞都会来学校,他会要求学校的工作人员提前安排好需要他做的工作,他抽时间来解决。

        该校科技处教师胡平玮说,“胡院士每次来学校都是结束了北京的工作,坐晚上的航班来,这样第二天一早就可以开始工作。

        胡文瑞从机场往来学校从不要求学校的车接送,每次都是自己乘坐大巴,直到省委、省政府为他奖励了一辆汽车后,他才允许这辆车接送他往返机场。

        学校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认识胡文瑞,因为他一来学校就开始在每个学院进行调研,并一直担任着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哪个学院正在研究什么、哪个团队的研究方向需要做调整,这些胡文瑞心中都清清楚楚。

        来到兰州理工大学以后,胡文瑞专门买了一辆自行车,方便在学校附近活动。有很多次,学校老师还在公交车上碰见胡文瑞。学校几次要求请人为他做饭,但他还是执意坚持和学生一起吃食堂。只要和工作无关的事,他从来不愿麻烦别人。

        但是在工作中,胡文瑞很愿意为老师们提供帮助。有时老师们在聊天中提到兰州查不到某些资料,他回北京后,就专程去图书馆查索、复印,带回来给老师参考。

        胡文瑞来兰州理工大学10年,该校在大型风力发电机方面的研究不仅获得了国家“973”“863”等科研项目的支持,学校还成立了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为社会输送风能方面急需人才,研究团队研发的新型风力机机型也正在进行产业转化。   

        谈到跟随胡文瑞院士工作的10年,该校能动学院教授杨从新说:“这10年中,胡院士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很多人,也让我们这所西部高校的老师具有了国际视野,让我们不仅乐于从事科研工作,而且敢于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科学实践。

原文链接: http://epaper.gansudaily.com.cn/gsrb/html/2015-04/08/content_247119.htm

 

 

阅  读  那  双  眼    睛

——为胡文瑞先生八十寿诞而作

段开军

                           

      有幸认识胡文瑞先生十年了。十年来,先生的学识为人有口皆碑,先生对兰州理工大学乃至于西部这方热土的深情,更是让我们感动。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先生那一双充满睿智、炯炯有神的眼睛。阅读那双眼睛,使我想起了诗人顾城那句名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许许多多的感想,就从阅读那双眼睛生发 ……

                                                                                                    —— 题记

 

那是一双深邃无比的眼睛

阅读那双眼睛

我读出的

是八十载岁月风霜的深深年轮

我相信

那双眼睛肯定有过清澈如水的童年时代

只是

那时候他看到的

不是盛开的鲜花漫天的白云

不是远东第一都市如织的人流闪烁的霓虹灯

不是迷人的外滩清澈的黄浦江

也不是天真无邪的孩童手上的风车

而是

卢沟桥边纷飞的炮火滚滚的硝烟

黄浦江上横冲直撞的日寇炮舰

还有

那无情碾过母亲胸膛的坦克履带

那在华夏领空猖狂肆虐的日寇飞机

那被焚毁的村庄城镇和被烧焦的土地

以及那无以计数

在炮火硝烟中呻吟的苦难百姓

 

或许

正是看到了如此深重的民族苦难

那双还在童年时代的眼睛

就帮助他的主人立定了科学救国的雄心

 

无数次阅读那双眼睛

我读出了

他的主人对祖国母亲的赤胆忠心

 

那是一双深刻无比的眼睛

阅读那双眼睛

我读出的

是六十载探求真知的坚定从容

我相信

那双眼睛肯定有过激情四射的青年时代

只是

那时候他看到的

不是青春勃发的学子在挑灯苦读

不是头发花白的老教授在孜孜不倦地教书

不是大学实验室里那彻夜长明的灯火

也不是工厂里现代化的生产流水线

而是

土法上马的小高炉在描绘超英赶美的神话

漫山遍野的红旗在创造人定胜天的奇迹

亩产万斤的“卫星”在书写共产主义的豪情

拿着红宝书跳着忠字舞的人们在表达着对领袖的忠诚

还有

满脸菜色的“臭老九”们

在人山人海的批斗会上

被充满激情的红卫兵揪斗

 

或许

正是看到了太多亵渎科学践踏生命的场景

那双被耽误了大好青春的眼睛

才更加坚定了探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决心

 

无数次阅读那双眼睛

我读出了

他的主人对科学真理的无限忠诚

 

那是一双深奥无比的眼睛

阅读那双眼睛

我读出的

是四十载仰望星空的执着追求

我相信

那双眼睛肯定有过极不平凡的中年时代

当科学的春天终于来临

当现代化建设的脚步越来越紧

那双曾经紧盯蘑菇云的眼睛

也终于可以专注地去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

他看到的

是神奇无限的太阳磁场和波动不止的太阳耀斑

是瞬息万变的日冕和汹涌澎湃的太阳风

是祖国的神舟在万里苍穹划出的优美弧线

是穿云破雾的中国造大飞机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硕大机翼

还有

那些无以言表的

微重力环境下的宇宙美景

 

或许

正是毕生遥望星空的习惯

那双洞穿了科学真理的眼睛

才让他的主人脚踏大地取得了非凡的科学成就

 

无数次阅读那双眼睛

我读出了

他的主人对祖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

 

那是一双深情无比的眼睛

阅读那双眼睛

我读出的

是十余载情系西部的热情赤诚

当普通人开始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

那双习惯于仰望星空探求真知的眼睛

却把他深情的目光

投向祖国地理版图的西部

当我们都在抱怨西部贫穷落后的时候

那双饱览过江南秀色习惯了京华烟云的眼睛

却把他关注的目光

聚焦到西部的教育科技乃至于社会发展

 

那是一双多么神奇的眼睛啊

在他的扫描下

千百年来肆虐西部的大风变成了能源的“富矿

那高高矗立在西部荒野的风力发电机群

就在用它们飞速旋转的叶片和源源不断输出的电流

讲述着西部人创造的“陆上三峡”神话

 

那是一双多么睿智的眼睛啊

在他的关注下

我们申办国际学术会议

我们创办兰州新区研究院和酒泉新能源学院

我们积极发展新能源和装备制造学科

我们努力承担更多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我们还建成了

甘肃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理工大学这所地处西部的老牌工科院校

再次加快了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步伐

     

          无数次阅读那双眼睛

        我读出了

        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一位桃李满天下的教育家对晚辈学子的满腔热忱

        一位著作等身的老学者对西部的热爱眷恋

        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对被金钱物欲俘虏了的芸芸众生

        一次次无声胜有声的灵魂洗涤

 

让我们更多地去阅读那双眼睛吧

去感悟他的深邃

去感受他的深刻

去感知他的深奥

去感谢他的深情

因为,作为西部人

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经济依然贫瘠落后

但我们决不能让我们的精神永远贫瘠落后

我们更不能让我们的灵魂

失去停泊的港湾

……

【字体: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