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大教授陈发虎当选中科院院士 两院增选131名院士

08.12.2015  09:21

 

中国科学院12月7日公布了2015年该院院士增选结果,“60后”地学家、土生土长的“兰大人”,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陈发虎教授当选中科院地学部院士。

中科院当日发布的新增选院士公告称,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2015年中国科学院选举产生了6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12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至此,目前在甘肃工作、生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共有10人,分别是:兰州大学教授李吉均、郑晓静、涂永强、丑纪范、陈发虎,中科院寒旱所研究员秦大河、程国栋、赖远明,中科院近物所研究员魏宝文,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研究员刘维民。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李吉均培养的3名研究生弟子秦大河、姚檀栋(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陈发虎凭借在各自领域取得的骄人业绩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2015年中科院院士增选从157名初步候选人中,经材料公示、通信评审、会议评审暨选举和后续审查确认、审议批准等环节,最终新增61名院士,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1人,化学部9人,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人,地学部10人,信息技术科学部8人,技术科学部11人。

此外,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3.9岁,最年轻的来自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邵峰院士,年龄43岁,从事感染与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最年长的来自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的朱诗尧院士,年龄69岁,从事物理、光学研究工作。其中,60岁(含)以下的占比88.5%,凸显年轻化。

当日,2015年新当选院士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会议公布了中科院2015年院士增选工作成果,这是院士制度最新一次改革后,中国科学院迎来的首次院士增选。会上,中国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为新当选院士颁发了院士证书,中国科学院学部各专门委员会、各学部常委会主任和新当选院士出席了座谈会,新当选院士签署了院士承诺书。

■院士简介

陈发虎,男,1962年12月出生,陕西丹凤人。1980年至1990年在兰州大学地理系求学,1990年获兰州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任兰州大学副校长、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自然地理学学科带头人。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5-2008年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变化研究,主持完成国家“973”项目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8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其中一等奖3项,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相关链接

中国工程院今年增选院士70名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73岁的北斗系统副总设计师谭述森、47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中国工程院7日公布了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通过中国科协组织学术团体提名和院士提名,经过两轮评审会议、各学部初选和全体院士终选等程序,70位新当选院士脱颖而出。

在京的近30名新院士参加了“中国工程院2015年新当选院士座谈会”,集体观看了建院20周年纪录片《天命》。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鼓励新当选院士带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攀登工程科技高峰;牢记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引领未来的天命,努力发挥科学技术思想库的作用;弘扬科学精神,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院士声誉。

今年院士增选结果有何特点?据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介绍,院士队伍继续年轻化,一些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70名新院士中,男性67人。最小年龄47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56.2岁。新增院士中,来自高等院校的34人,研究院所15人,企业及医院21人。有6个尚无院士的二级学科产生了新当选院士,激光增材制造、大数据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学科方向均有新当选院士。

在致新当选院士的一封信中,中国工程院要求院士们继续开拓创新,自强不息,深入工程科技实际。

要严格地要求自己,不宜过多社会兼职,不能尽责的职务不要兼任,特别是负有行政责任的实职更应谨慎,婉拒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信中强调。

在致新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的一封信中,中国工程院指出,院士不是“万事通”,应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让他们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建议不要安排他们参加那些本学科领域以外的各类评审、鉴定、咨询和评奖等活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的决定。2014年,两院对院士章程进行了修订。2015年增选,是两院修订章程后首次增选。

刘旭表示,本次院士增选中,工程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在候选人提名途径方面,取消了国务院各部门,各省(区、市)和有关大型企业等“归口遴选部门”的提名途径,仅保留院士提名和学术团体提名两种途径;完善院士增选机制,增加了全体院士终选环节;完善了候选人材料公示和投诉调查机制等。

本次增选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到852人。此外,经过全体院士大会选举,产生了8名新当选外籍院士。

中科院2015年新增选院士61名

新华社北京12月7日电 中国科学院7日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61位科学家从157位初步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荣登新院士榜。经过增选,中科院现有院士777名。

从年龄结构看,新当选院士平均年龄53.9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年龄最小,为43岁;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朱诗尧年龄最大,为69岁;60岁(含)以下的占88.5%。

从性别比例看,新当选院士中有9名女性,数量和比例均为上世纪90年代规范院士增选制度以来最多的一次。其中包括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姜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激光医学专家顾瑛、45岁的北京大学教授黄如等。

61位新当选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1名,化学部9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8名,技术科学部11名。

12位新当选的中科院外籍院士同时公布,他们来自6个国家,其中美国6人,英国2人,德国、芬兰、瑞典、巴基斯坦各1人。其中罗伯特·格拉布斯和保罗·纳斯为诺贝尔奖获得者。

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今年是中科院院士制度改革后首次进行院士增选。按照新的规则,院士遴选渠道较过去“收紧”,只有院士推荐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两种渠道,减少了非学术因素干扰;“谢绝”处级以上官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增加了全体院士投票“终选”机制,考察候选人在更广学术范围内的认可度。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在7日举行的新当选院士座谈会上希望各位新当选院士高举科学旗帜,坚持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超脱部门和局部利益,独立发表科学见解;倡导爱国奉献,坚持服务国家、造福人民,一切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一切从国家发展大局着眼;发扬学术民主,坚持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充分吸纳真知灼见,充分听取不同意见;注重修身立德,坚持明德楷模、行为世范,旗帜鲜明地反对科学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环境。

会前,新当选院士签署了院士承诺书,承诺将履行院士应尽义务,珍惜院士荣誉,自觉执行国家和所在单位关于待遇、兼职和退休等有关规定,若有严重损害院士群体声誉的行为,将主动申请撤销院士称号。

信息来源:兰州晨报 武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