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市民享科学盛宴
原标题:科学不高冷公众兴趣浓
中科院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市民享科学盛宴
科研人员讲解重离子加速器□记者孙理摄
学生代表和辅导教师参观实验室 记者 肖洁 摄
中国甘肃网5月18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 孙理)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除了能治疗癌症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为什么要在南极开展科考活动?科研人员在南极、北极是如何工作和生活的?这些大家平日里无法了解的问题,在5月16、17两日的“第十一届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都得到了解答。
重离子不只能治癌
活动首日开放的多处实验室中,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名气”最大,是兰州一张响当当的科技名片,每一位市民基本都知道“重离子加速器可以治癌症”。但其实,除了治疗癌症之外,重离子加速器还有不少其他的作用。17日,记者与一批参观者在科研人员的引领下,走进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了解到了重离子除了治癌之外的其他作用。
科研人员告诉参观者加速器除了治疗癌症之外,原子核质量评估是另一个主要的功能。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目前已合成鉴别20多种新核素,占百年来人工合成新核素总数的1%。由于在合成新核素领域中取得重大进展,国际原子核的质量评估发布权从法国核谱质谱中心转移至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国际原子质量评估工作由近物所承担,终结了国际原子质量评估工作多年来为法国核谱质谱中心“垄断”的历史。
如果说原子核质量评估听起来离我们的生活有点遥远,那么重离子在培育新植物方面也有着突出的作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新品种的美丽花朵。绿草变红花,在人们印象中基本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通过重离子加速器,却可以让童话变成现实。近物所科研人员利用重离子加速器提供的碳离子束,对白花紫露草进行了诱变育种,再三筛选后培育出稳定的白花紫露草色素突变体——“冬花夏草”,从而实现了“绿草变红花”。“‘新品种’白花紫露草,在夏季温度较高时,叶片为绿色,而一旦气温下降,白天至夜间的温度降至8℃至22℃时,只要经过10天左右的时间,叶片就会出现粉色斑块,逐渐由‘夏草’变为‘冬花’。”当天负责重离子加速器介绍的科研人员告诉参观者。听到这些大家纷纷称奇,前来参观的一中学生张丽告诉记者:“以前只知道重离子能治癌,没有想到还有这多其他的用处,这次的参观真是不虚此行。”
据悉,仅5月16日一天参观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民众就达到2000人。
市民零距离感受科学神奇
兰州化物所在公众科学日当天面向公众开放的科技展览室、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研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下,参观者与研究所的科研装备、科技成果、青年科学家“亲密接触”,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和神奇。当看到展示的“神舟七号”飞船搭载的固体润滑材料和“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奖杯时,参观者们非常兴奋,纷纷合影留念。科研人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详细地介绍了研究所在“神舟七号飞船应用系统固体润滑材料空间试验”项目和为解决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顺丁橡胶工业生产新技术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更是引起大家的啧啧称赞。
在科普报告环节,“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什么跟摩擦有关系呢?”中科院院士、兰州化物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维民研究员用生活常识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引出了“固体润滑”的概念。这场深入浅出的科普报告,刘维民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形象生动的事例将同学们带入了奇妙的摩擦学世界。
针对此次公众科学日,寒旱所重点开放了寒区旱区科技创新馆、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还有大型科学仪器运行演示,野外科学考察音像资料展示。
科研院所与市民齐声叫好
参观过程中,科普工作人员始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互动的沟通方式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和复杂的反应过程与机理,拉近了公众与研究所和科学家的距离,揭开了科研工作的神秘面纱,激发了青年学子强烈的求知欲和对科学奥秘探索的浓郁兴趣。
记者在开放日看到,很多孩子在离开研究所时仍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参观研究所。而研究所内前所未有的热闹,让很多研究人员也感到很高兴。“公众科学日已经举行11届了,每一年前
来参观的人数都比往年有所增加,参观者的科学素养也一年比一年更高,从刚开始一点基本科学常识都不是很了解,到现在不少人能提出一些颇为专业的问题,这说明我们兰州市民的科学素质这几年提高的很快。”化物所内一位科研人员告诉记者。同时,不少科研人员也表示这种公众日开放日,不但可以营造全社会关注科学事业、注重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促进全民科学素质地全面提升,也让科研院所多了与外界的互动,他们都非常喜欢这种互动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