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发限量"新年礼" 追溯千年吁众"守护敦煌"
中新网兰州12月12日电 (记者 冯志军)特种纸再现敦煌岩彩,集美容与情怀于一身的敦煌定制春联,印金敦煌飞天伴“福”左右……敦煌研究院12日推出2000份限量“守护敦煌”年礼。包括镂空树叶、守护卡、书签、春联、福字、月历、年画等精美礼品,将为公众献上独具敦煌气质的新年美好祝福。
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即将迎来1653岁生日。敦煌研究院称,这份“守护敦煌”年礼记录了莫高窟千百年来的人文、记忆和生活,既有平淡日子里笑出声的点滴,也有对新年浪漫的期待和对生活的至高礼赞,还有对“时光消逝而敦煌不老,走向下一个千年”的祝福。
公元366年,乐僔西行至敦煌三危山,被眼前浮现的佛光震撼,他就此停留开凿石窟,坐禅修行。此后的一千年,众多僧侣、信众纷至沓来,开凿的石窟越来越多,这里逐渐成为信仰圣地。
唐朝国力强盛、丝路繁荣,佛教盛行,莫高窟的营建规模空前,灿烂的佛教艺术一时跃上巅峰。到了清代,这无以伦比的世间瑰宝却是这一番记载——“问禅无僧侣,稽首冷香烟,字落残碑在,丛深蔓草缠。”
待到莫高窟再度被世人所知,已是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今第17窟),5万多件珍贵文物,震惊世人。王道士上报清政府,迟迟未等到回音,等来的却是一群西方考古学家、探险者……敦煌文物从此开始了令人扼腕的流散史。藏经洞5万余卷经书文献,星散多国,留在莫高窟的仅剩两三百卷。
图为敦煌研究院推出的限量版“守护敦煌”年礼。敦煌研究院供图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成立,莫高窟终于迎来新生,结束了长期凋敝的状态。在首任所长常书鸿的感召下,段文杰、孙儒僩、史苇湘、霍熙亮、欧阳琳等一批批年轻人追随而来,为同一目标在此扎根奋斗——保护、研究、弘扬敦煌文化。
75载春秋,从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再到敦煌研究院,从常书鸿到段文杰,再到樊锦诗,几代莫高窟人守一不移,一生只为一件事。在莫高窟对面的山坡上,是已逝几十位老先生的墓地,他们依旧守望着莫高窟。
如今守护莫高窟的已不再局限于莫高窟人,如“阿拉上海人”的小朋友,积攒零用钱,每年在敦煌认捐胡杨苗;“敦煌文化守望者”全球志愿者派遣计划已完成为期6周的“守望计划”;“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使无数年轻人通过互联网公益、游戏、音乐、动漫等数字创意方式,加入到守护敦煌的队伍中……
敦煌研究院表示,莫高窟的幸运,在于遇到奉献一生守护她的人;他们用执著对抗时间,有落叶见证;他们隐匿于风沙的故事,纸笔记得;他们对莫高最诚挚的祝福,春联上都写了;他们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祥瑞自来。(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