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为中央政治局讲解爱国主义:领导提问题很深刻

15.01.2016  10:24

  中国兰州网1月15日消息 他是新中国第一位哲学博士,他师从张岱年、冯友兰,著书立说几十年,始终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他是2015年度“孔子文化奖”获得者。2015年12月30日,他走进中南海,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担任主讲人。他就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哲学家陈来教授。

  青砖红瓦,坡顶陡起,清华学堂——这座德国古典风格的大楼,是清华校园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陈来教授的办公室就在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楼里。2016年1月8日,我们在这里采访了他。

  对“爱国主义”有新的表述

  谈起2015年12月30日受邀在怀仁堂讲课的情景,陈来教授记忆深刻。

  “那天下午,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形成和发展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我面对习总书记,就这个问题讲解并谈了意见和建议。总计1.4万字的讲稿,我讲了约一个小时。然后是20分钟的讨论时间,听课的领导同志提了几个问题,尽管我们做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和试讲,但没想到中央领导同志提的问题很深刻,回答起来还是很不容易的。”陈来感慨地说。

  陈来回忆了去年6月接到讲课任务后准备讲稿的过程。因为“爱国主义”是个老话题,如何避免老生常谈,对讲解者而言,是一个考验。为此,他做了充分的准备。以前,关于爱国主义的表述主要就是上世纪80年代流传的那几句话:古代爱国主义就是反对昏庸腐败、民族压迫,近代爱国主义就是反抗列强侵略等等。这次讲课,陈来把讲解的内容分得很细:第一部分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起源、形成、发展;第二部分讲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和特点;第三部分是意见和建议。

  关于中华民族悠久绵延的爱国主义情怀,有不少名言警句可以信手拈来,比如林则徐讲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此话语出《左传》,郑国的子产早在孔子之前便讲过,原话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而《礼记》里也有类似的表述。

  于是,在这次讲课时,陈来教授通过追本溯源的方式,通过提取格言、警语等方式来提炼爱国主义的内涵。

  此外,陈来认为,爱国主义是一种情感,这种情感可以表现为爱乡恋土敬祖,守护中华文化,维护国家统一,忧国忧民,抵御外侮,追求民富国强等几个层次。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其基调是和平的、开放的。

  通过这次讲解,陈来不仅将爱国主义的历史过程做了清晰的梳理,同时,对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关系、爱国主义和中华文化的关系、爱国主义和中华文明价值观的关系等,都做了新的表述。

  讲课结束,习总书记说“做了很好的讲解”,并在讲话中对讲解内容进行了回应。习近平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起来,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

  陈来说,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作为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学者,陈来既感到鼓舞,又觉得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