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西贫寒农家两孩子考出高分 吃白水面度过3年高中
原标题:陇西贫寒农家两孩子同时考出高分,大学学费难住一家人
卖完玉米,兄弟俩要去打工凑学费
徐小军从树上取下玉米准备出售。本报记者阎世德摄
中国甘肃网7月1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在半山腰一座破落的农家小院前,金黄的玉米挂在树枝上。身体瘦小的徐小军正从树上取下玉米递给妈妈,准备脱粒卖了当学费。在今年的高考中,他和哥哥都上了录取线,徐小军以540分的优秀成绩报考了海南大学。
兄弟俩同时上了本科线
徐小军的家住在陇西县崖湾村大沟门社的最东头,这里只住着两户人家。记者和徐小军母子一同走进家里的时候,正好碰到他的父亲整理兄弟俩用过的被褥,一条破旧的床单卷着稀松的棉被,棉被似乎用了很久,夏天倒无所谓,在冬天这样的被子或许难以御寒。
“没办法,只能凑合着用了,两个娃娃上学,我们也没什么本事,这几年真是亏了娃娃呀。”徐小军的妈妈满是内疚地说。徐小军在一旁拉拉妈妈的胳膊,眼里流露的全是感激。
“孩子过两天要去工地打工,所以我们把被褥拿回来,让他们走的时候带。村里的一个小伙子答应带他们去工地干一个暑假,做父母的当然心疼孩子,但是他们兄弟二人坚持要去,后来我们也就妥协了。”徐小军的爸爸告诉记者。如果徐小军被录取,不算住宿费与学杂费,光学费就6300元,他哥哥徐彦君也需要一笔高昂的学费。虽然兄弟二人都办了助学贷款,但家里还需要筹备一万多元的费用,两个孩子读高中时家里就债台高筑,面对孩子的优异成绩与高昂学费,一家人喜忧参半。徐小军却笑呵呵地说:“我觉得没什么,我都快19岁了,人不能总靠父母,如果父母有一天供不下去了,我就自己供自己。我们先卖玉米,完了就和哥哥去打工。我是农民的孩子,什么苦都能吃,只要能读书,我什么都不怕。”徐小军扬起晒得黑黝黝的脸,坚毅而阳光。
为供娃上学不敢修破屋
大沟门社的很多村民说起徐小军,都会竖着大拇指:“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娃娃书读得好,每个周末还帮家里耕地锄草,一家子这几年为了娃娃日子过得凄惶,但有这样争气的孩子,苦一点谁都愿意啊。”
徐小军的父亲十年前干活时在一场事故中摔断了腰,至今未好,常年药罐子不断。而她母亲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肾结石、胆囊炎等多种疾病。这几年为了供娃娃读书,也不敢去好一点的医院看,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就去小诊所取几服药。面对父母的辛苦,徐小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所以他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不辜负父母的期望。每到周末,他与哥哥总是第一时间赶回家,帮助父母下地务农,夏日炎炎的正午,他们都不回家休息,啃点干馍馍,继续劳动。
徐小军家里的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祖辈修的土房子,漏水,裂缝,显得摇摇欲坠,一面被雨水冲塌的墙用玉米秆堵着,也舍不得买砖维修一下。村委会实在看不下去,说愿意出一部分钱让他们修房子。夫妻俩没敢要。“房子是该修了,有这样的好政策我们也很感激,但是我们不敢要啊,除了供娃娃读书的钱,多余的一分钱我们都不敢花啊。”父亲徐虎来憨厚地跟记者吐露自己的想法。
吃白水面度过三年高中
记者了解到,因为学校的宿舍不让做饭,为了节省开支,兄弟俩在外面租了一间几平方米的小房子,就是在这样一个窄小的房子里,他们做饭学习。徐小军的母亲告诉记者,她每周给兄弟俩各20元生活费,他们一学期结束能攒400元,并且每周回来还给父母买点吃的,买点止痛药。兄弟俩都舍不得买一点新鲜的蔬菜,常常是开水煮面,然后一人一碗白水面当作午餐,早餐晚餐更是简单,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经常昏厥。
徐小军在班里也是佼佼者,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因为人际关系处理得好,班主任常常委托他帮忙管理班级事务。大家都知道徐小军家里的情况,如果班里有什么资助大家都会尽力给他,甚至除了一些必须的学校费用外,其它的费用班主任都不让他交。在学习上,他也经常帮助其他同学。报完志愿后,很多家长都请老师吃饭,算是对老师辛苦教导的感谢,班主任总是要带着徐小军去,让他多吃点,补点营养。有学生的家长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坚强懂事后,主动邀请老师和徐小军一同前往,说就当徐小军请老师吃了一次饭。
现在徐小军一家人除了耐心等待录取结果,还要东奔西跑地筹集学费,一位村民说:我们衷心希望兄弟俩都能够顺利走进大学,快乐学习。
记者 赵莉 见习记者 王学涛 实习生 张彩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