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陇西县掀起向柴生芳同志学习热潮

17.09.2014  15:34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能奉献给你们的,只有热血和汗水。”……这是年仅45岁的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同志生前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因超负荷工作17.5小时而诱发心源性猝死,在办公室阖然长逝,静静地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噩耗传来,陇西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切哀悼这位曾在陇西大地上勤政为民、清廉为公的好领导、好同志,并积极响应省、市、县委的号召,全面掀起向柴生芳同志学习的热潮。

  一是全面深入系统学。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学习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作为当前学习的重点内容,采取有效措施深学细学。县委常委会率先垂范,召开县委中心组暨四大家领导联席会议,专题学习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并要求全县各部门、各单位把深入开展向柴生芳同志学习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响应,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和分支部学、分小组学习、分股(室)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系统学习柴生芳同志生前先进典型事迹。同时,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之余挤时间自学,积极借助网络、电视、手机、报刊等媒介查找柴生芳同志生前工作事迹和新闻报道,深刻领会柴生芳同志始终把群众冷暖、百姓疾苦放在心头的为民精神。

  二是找准镜子对照学。广大党员干部以柴生芳同志的奉献精神为镜,反复镜鉴。一是以“我永远是老百姓的儿子”为镜,对照柴生芳同志是怎样关切老百姓疾苦温暖的,深刻反思自己为群众做了多少事,提醒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二是以“柴生芳同志的‘作战图’”为镜,对照柴生芳同志是怎样工作并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到位了没有,提醒自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是以“柴生芳同志工作餐”为镜,对照柴生芳同志是怎样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深刻反思自己是否存在奢靡之风,提醒自己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四是以“柴生芳同志的好记性”为镜,对照柴生芳同志联系服务群众的,深刻反思自己与群众的距离有多远,提醒自己树立正确的群众观。五是以“柴生芳同志的时间都去哪了”为镜,对照柴生芳同志是怎样访民忧、查民情的,深刻反思自己在服务基层服务发展方面的不足,提醒自己树立正确的工作观。

  三是联系实际拓展学。广大党员干部结合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工作的有序推进,认真学习柴生芳同志中午快两点才吃了自带的一块冷馒头、一瓶矿泉水、一个苹果当午饭的艰苦朴素作风,学习他步行4个小时才到很少有干部来过的“划不着山庄”调研畅谈的求真务实精神,学习他对家人“不近人情”、不循私情的廉洁奉公精神,学习他把每一分钟都用在工作上的勤政为民精神和用胳膊紧紧搀扶一位农村老人上台阶“暖”了民心的高尚道德情操,深刻剖析自己在工作、生活和为民服务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反思自己面对工作和生活是否能扛得住压力、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面对群众能否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走进群众、融入群众,心中时常装着群众,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牢固树立不谋私利、不讲特权的意识。

  四是回应群众整改学。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工作和“专项整治月”行动,广大党员干部详细回顾柴生芳同志生前与群众坐在民国十七年建造的破旧房屋前亲切畅谈、连续不间断工作17.5小时、最后合衣而睡停止生命钟摆和把群众口中的“伤心路”变为通往致富的“心上路”等镜头篇章,从整改落实和即知即改工作入手,再次详细梳理整改事项,推行整改倒逼机制,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电、路等具体问题,以干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来体现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

  五是立足岗位干中学。紧密结合机关干部“一线服务行动”、乡镇干部“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行动,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向柴生芳同志看齐,立足岗位,从现在做起、从本职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融入群众、转变作风,增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承担,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碰硬,在具体工作上坚持以群众想什么、急什么、盼什么为切入点,在落实上坚持抓重点、抓经常、抓细节,切实解决好“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为后人留下什么”的问题。同时,广大党员干部以柴生芳同志为标杆,自觉践行焦裕禄、杨善洲、沈浩式好干部标准,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严三实”要求,不断提升思想境界、转变作风形象,时刻查找自己“总开关”拧得紧不紧、作风“篱笆”严不严,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张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