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双联行动围绕“六个结合”推进“六大任务”

11.02.2015  10:26

    陇西县坚持把双联行动作为增进百姓福祉、加快小康进程的有力举措,围绕“六个结合”,不断细化实化“六大任务”的落实,达到了助推农村发展、锻造干部能力、密切党群关系的多元效应。

    一是宣传政策与深化农村改革相结合,激活发展动力。在对县乡双联干部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各级联村单位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作出的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中央和省、市、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并与乡镇、村社干部和部分群众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协商讨论确定了今后的发展计划、重点工作、增收目标。2014年,各级联村单位开展走访调研活动690多次,宣讲政策7.2万多人(次)。同时,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制定出台农业设施产权、畜牧设施产权、农村集体产权登记颁证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办法,登记颁发产权证70多份,完成云田二十铺村和碧岩万沟村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试点,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000亩、流转率达到16.9%。

    二是反映民意与践行群众路线相结合,密切党群关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大走访,把双联对象的意见和监督作为改进作风的推手,采取入户访谈问卷征求、上点互帮自查征求、座谈会议重点征求等办法,共征求到“四风”方面意见建议1.5万多条,查实找准了各级党员干部的工作“短板”。把群众的诉求和意见作为整改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等专项整治活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2014年,引导各联村单位和干部累计驻村5.9万天(次),兴办实事4900多件,切实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活动的成效。

    三是促进发展与推进扶贫攻坚相结合,加快增收步伐。按照“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总体要求,分别研究提出了村级道路、饮水安全、农村电力等10项重点扶贫工作,明确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联村单位的职责,分工负责,协作落实。全面实行驻村帮扶工作队制度,已为108个贫困村选派由挂职干部、双联干部、驻村干部组成的工作队员394人。2014年,全县已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3.32亿元,为191个联系贫困村和1.65万特困户协调筹措帮扶资金2.8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100多个,农村通村道路、住房等基础条件和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得到很大改观,权家湾乡王金岔村等15个贫困村和柯寨乡实现整体脱贫,全县减少贫困人口2.9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6.7%,小康社会整体实现程度达到72.4%、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四是疏导情绪与加强社会治理相结合,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建立了双联干部下访机制,每月至少到联系点开展1次面对面下访工作,研判联系点信访形势,推动矛盾问题在一线解决。重点围绕农民工工资、农村低保、土地权属、征地拆迁等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引导联村单位和驻村干部,采取与群众交朋友、拉家常、谈心交流等方式,宣传政策,疏导情绪,建立民生诉求、困难群众、信访稳定台账,实行社情民意动态管理,让群众话有地方说、矛盾有人调、困难有人帮。2014年,通过各级联户干部进村走访,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146件,调处成功率达97.9%。

    五是强基固本与开展结对共建相结合,提升服务水平。深入开展联村单位党组织与联系村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全县共选派124名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常务副书记或第一书记,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22个。2014年,各级联村单位投入资金76万多元,通过配备桌椅、会议桌、电脑等办公设施和建设食堂等途径,力所能及地帮助联系村建设村级阵地。同时,通过“三下乡”、“三到户”等活动,义诊送药、义演送戏、义写书画等措施,帮助联系村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育健康向上、和谐文明的村风民风,凝聚人心,促进发展。

    六是推广典型与凝聚各界力量相结合,示范引领推动。通过开展双联行动文艺奖评选活动、在县电视台开设《双联行动在陇西》专栏、上报先进典型、编发信息简报、联系媒体报道等形式,广泛宣传先进典型的经验和事迹,先后探索出了借款帮扶、赊销农资、投一还一、能人引领、村企联建等一批助农增收的新模式、新途径,为推动全县双联行动助推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借鉴。2014年,县上编发简报39期,征集双联文艺作品51篇,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刊发典型经验82篇(条),先后培育先进联村单位(乡镇)18个、发展变化最大的村20个、优秀联户干部10名。(供稿:张德武 责编:张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