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陇西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探索之路

20.08.2015  12:44

  原标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探索之路

  记者 陈泳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现如今的人们来说,已不算是一个新鲜词。“抱团闯市场”“集中力量发展规模化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其特有的优势,在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农民群众的青睐。

  然而在近两年,许多地方的合作社又开始呈现出联合发展态势,向社与社之间的合作转变,大家把这种“升级”后的合作社称之为“联合社”。那么,联合社与合作社有什么不同?它又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联合发展“抱大团”

  近年来,我省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指导服务,全力落实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壮大。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农民合作社总数接近5万家,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万多家,农民合作社总数排在了全国的第13位。

  2013年,陇西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0多家。随着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和困难也随之不断暴露,规范化程度较低、生产规模偏小、服务领域狭窄、抗风险能力弱、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制约着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由于这些合作社大多在农村,贷款的时候没有房产可抵押,流转来的土地也不能抵押,不同程度的遇到资金周转问题。”陇西晟农农副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马正昌说。他认为,如同合作社是由若干个有致富愿望的农户组成的一样,联合社是由一定数量想借助合力进一步发展的合作社组成。组建一个新的组织,使分散的合作社及其特色产品优势得到整合利用成为迫切需求。

  7月中旬的一天,陇西弘泰马铃薯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鑫来到位于福星镇的种植基地,查看马铃薯的生长情况。“这里的地以前基本都种的是马铃薯,是我们合作社在陇西最大的一个种植基地。”王鑫指着一条山梁下的梯田说道。近几年,受马铃薯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许多农民开始改种其他农作物,合作社的马铃薯种植面积开始缩减。

  王鑫说,合作社把目光转向了市场前景较好的苗木栽植和畜草种植,已经着手流转土地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同样是种植业,但这个靠马铃薯起家的合作社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苗木和畜草的栽植技术并打开市场?王鑫首先想到的是联合,借助其他专业合作社的力量,大家共同发展。

  8月8日,在一阵响亮的爆竹声中,由弘泰马铃薯购销专业合作社发起的陇西县碧水源生态农业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挂牌成立。来自不同经营领域的5家农民合作社走到了一起,共出资3000万元,经营马铃薯、中药材、畜牧养殖、设施蔬菜、苗木林果、小杂粮土特产等陇西特色产业。

  就在这家联合社成立的前一天晚上,“碧水源杯”武术表演赛在陇西县体育馆举行,为联合社的成立“暖”场。作为联合社成员,一心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一心也是一位民间武术家。老张在武术界人头熟,这场表演赛由他召集起来。精彩的表演,让现场掌声如雷。

  张一心感慨地说:“成立联合社有很多好处。往大了说,能整合资源,谋求成员利益最大化。往小了说,大家拧成一股绳,像举办这个武术比赛,为联合社的成立宣传造势,放在以前,是我们单个合作社不敢想的,现在大家一鼓劲就办成了。”

  “联合舰队”再出海

  百合是兰州市七里河区的一项优势产业。近年来,许多农户自发成立合作社,从事百合产业的种植、加工、营销。2012年,长年从事百合贩运的王始川和其他4户农民一起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很快,每户靠百合种植,年收入就达到了4万多元。但仅仅过了一年,王始川又联合了5家合作社,成立了一个联合社。

  “我们的合作社成立了的虽然比较晚,但很快就遇到了融资难的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收购百合的时候,农民要现金。我们自己的社员还可以等百合卖掉后再拿钱,其他的就不行。”王始川说。

  成立联合社以后,采购、种植、技术、市场等环节都有了专人负责,王始川感觉比以前轻松了许多。当然,“最直接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王始川告诉记者:“现在,到了百合收购季节,我们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周转资金,联合社起了很大的作用。”

  涉农行业投资大、见效慢,融资难始终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样是解决融资难题,陇西晟农农副产品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作用就更加明显。联合社成立以来,积极探索融资新模式,与兰州银行合作,建立了全新的贷款担保机制。由农联社对社员贷款担保,社员互保,互保小组为农联社反担保,社员以自有资产做抵押对互保小组反担保。33年间共为成员合作社贷款近1亿元。目前,该联合社成员达到152家,注册资金2.8亿元。

  陇西县农业局农经站站长吴刚认为,联合社由各类农副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愿组成,集“协调、自律、维权、中介、服务”等功能于一体,为成员社创造了发展机遇,提升了经营水平和能力,提升了服务社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联合之路怎么走

  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在我省才刚刚起步。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联合社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些新的问题。

  一位从事肉羊养殖的联合社理事告诉记者,联合社在成立之初都以服务为主,跑项目、跑市场、制定营销策略等,都是由发起人以及实力较强的成员完成,这都是无偿的。时间一长,只能维持“大户出力、小户受益”局面,加之公共花费较大、政府对联合社的扶持力度较小,很容易让联合社的发起人失去信心。

  陇西农联社理事长马正昌说,联合社为成员社解决了贷款问题,但本身并没有收入,且内部分工比较松散。由于成员较多,目前的这种“松散”状态比较适合大家联合,但如果考虑到长远发展,就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在规范化、专业化上下功夫,进一步向实体发展。

  省农牧厅农经处处长徐麟辉认为,联合社的成立是一种市场行为。在合作社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或因融资而联合,或因规模扩大而联合。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同,联合社在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而在运行过程中,以往合作社中财务不清、技术偏弱、规范化程度偏低等问题有可能延续到联合社中,阻碍其发展。

  徐麟辉说:“目前,联合社还在探索阶段,但发展要把握有利于农民受益最大化的原则,其次在登记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要以政策为导向,引导扶持建立一批同行业合作社之间的跨区域联合社,发挥聚集效应,形成规模效应,提高联合社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