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原巧手:打造“指尖”上的甘肃
刺绣、荷包、剪纸、草编、纸织画……在陇原大地,有许多“民间巧手”、“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他们把“指尖”上的艺术与当地的特色民俗元素巧妙地结合起来,绘制着他们的致富梦。2014年,由省妇联发起的“陇原巧手”妇女手工编织工作正式启动,两年来,“陇原巧手”妇女手工编织成了帮助贫困妇女灵活就业、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
在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门口一个不大摊点上,武海花正聚精会神地雕刻着一幅木刻画。看上去略显文静的武海花1994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一次偶然的机会,萌发了她从事木板画雕刻创作的想法。
从云南到敦煌,雕刻用的木板没有变,但是雕刻图案却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敦煌的自然风景、敦煌飞天、菩萨延伸到动物、花鸟等多个品种。一块木板,一把小刀,武海花经过画、雕、刻、点等工艺,一副栩栩如生的作品便完工了。这些工艺品的售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甚至上万元。
对武海花来说,除了收入的增加外,她从木板画雕刻中收获的还有作为一名“敦煌儿女”的那份骄傲和责任。
在天水市甘谷县的这家小公司内,田莹莹夫妇正在筹备国庆节期间的打折促销活动,从他们公司生产出的麻鞋制品如今已经是网络上的热销产品。
2011年从学校毕业后,这对八零后夫妻看到了手工麻编的市场前景。甘谷自古就是麻叶的原产地,这里的妇女们具有从事手工麻编的传统,有了这样的基础,一个个闲在家里的妇女劳动力便成为了公司发展中炙手可热的人才。
张红芳来公司仅一个月的时间,她在这里还仅仅是学徒的角色,即便是这样,她每个月能收入1500元左右。
在“陇原巧手”项目的助推下,许多妇女开始真正的“动了起来”,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干起了自己擅长的事情。
田莹莹夫妇打造的没有围墙的公司,让一大批“无法外出”或者“不想外出”的农村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目前仅在甘谷县,两年时间内就有3000多人通过陇原巧手培训成了麻编行业的“正规军”。
今年以来,我省聚焦聚力建档立卡贫困妇女,深化“陇原巧手干起来”精准扶贫工作,落实专项培训资金,用好省财政支持的1000万元专项培训资金,紧紧抓住市场与订单两个关键,通过各种形式开展陇原巧手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妇女通过掌握手工编织一技之长实现了居家就业。目前,我省正在不断拓展营销渠道,建立省级陇原巧手体验馆和陇原巧手创意示范园,在各地创建陇原巧手馆,促进陇原巧手产品进驻文化集市、手工一条街、淘宝甘肃馆、旅游景点、商业中心等,统一使用省妇联陇原巧手联盟标识,最大限度地把贫困妇女的手工产品转化为商品,示范引领更多妇女脱贫致富。
记者:丁建雄,宁永学,天水台,马瑞,何沛苁,敦煌台,龚虎
甘肃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