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陇南西和乞巧节申报世界级非遗项目

23.07.2014  10:43

    记者从7月22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省陇南市已经启动了西和乞巧节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目前,已被文化部非遗司纳入到世界级非遗项目申报后备库。

    据了解,陇南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在普查中共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740多条,有22项进入省级非遗名录,乞巧、池哥昼、高山戏3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乞巧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是陇南文化资源中的一大瑰宝,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陇南乞巧,是集信仰崇拜、诗词歌赋、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劳动技能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活跃在西汉水流域的近20个乡镇、300多个村,经常性参与的有50多万人。因其持续时间之长、参与女性之多、传承之久远、唱词之淳朴、情感之真挚、程式之完整,在全国绝无仅有,被誉为中国古代乞巧风俗的“活化石”,以西和乞巧最具代表性。2006年12月,西和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2008年6月,“西和乞巧节”(七夕节)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西和乞巧节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前夜开始至七月初七深夜结束,时间长达七天八夜,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和送巧七个固有程式。

    为了推动乞巧节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陇南)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将于8月1日在北京举办。该论坛以“女儿梦·中国梦”为主题,围绕“乞巧文化和妇女发展”开展研讨交流和宣传推广,打造展示陇南独特魅力的金名片。同时,陇南市将成立甘肃省乞巧文化研究会,创办《乞巧》杂志;加大乞巧文化传习所建设力度,推进乞巧村、乞巧小镇建设,开发文化产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乞巧文化的固态传承。支持开展民间乞巧活动,评选命名乞巧文化传承人,促进乞巧文化的活态传承。(记者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