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生态建设,“彩笔”绘就美景

24.12.2014  17:35

      【核心提示】

  绿染山川织锦绣。陇南,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我市认真贯彻“433”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保护工程,绘就“山绿、水清、人富”的新画卷。

  目前,全市人工林保存面积720多万亩 , 森 林 覆 盖 率39.84%,林木绿化率达到55.86%,比2000年的38.9%净增17个百分点,林业建设成效显著。

  本报记者 杨丽君

  冬日,走进陇南大地,从米仓山之巅到白龙江之滨,林海苍茫、鸟鸣啾啾、流水潺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让人陶醉。

  宜人的气候、优美的环境,正是我市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写照。

  “陇南要GDP,要投资、要发展,更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市委、市政府的发展共识。

  市委书记孙雪涛说:“要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路子,满足当代发展需要,为子孙后代留足发展空间。”

  今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433”发展战略,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为契机,突出抓好“两江一水”流域综合治理,逐步恢复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植被,稳步提升植被覆盖率。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造林38.96万亩,占任务30万亩的129.8%(其中完成生态林11.8万亩,完成经济林27.16万亩),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工程稳步推进。

  今年,我市以宜林荒山荒坡和“两江一水”流域的生态脆弱区为重点,通过实施荒山造林、造林补贴、亚行贷款等造林工程,共投入资金8200多万元,完成造林38.96万亩,义务植树1322万株,建成5000——7000亩生态造林工程2处,3000——5000亩生态造林工程6处,创建了一批造林绿化和特色产业的亮点工程,加快了生态治理步伐。

  完善打造了康县百公里生态旅游风情线、成武公路、两云路等典型,完成绿色通道工程625公里,生态文明长廊建设进展良好。

  在市区南北两山栽植油橄榄大树3000多株,罗汉松、油松大树1800多株,绿化美化了市区环境。

  加快村庄四旁绿化和景观林建设,打造绿色宜居乡村,在康县等县建成了一批生态文明新农村。

  “让陇南大地绿起来、美起来,让产业兴起来、群众富起来,是林业工作核心任务。”市林业局负责人说。

  我市认真落实天保工程(1018.88万亩)管护制度,规范实施公益林(449.11万亩)补偿措施,组织开展打击破坏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严打活动和林地清理整顿专项行动,严格落实防火责任制,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保护了森林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市是全省重点林区之一,全市集体林地面积1262.9万亩,占全省林改面积5552万亩的五分之一。

  通过实行“四级书记抓林改”的工作机制,率先在全省完成了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全市集体林权到户面积1132.09亩,占应改林地面积的100%,有181个乡镇、2734个行政村的43.23万农户、192.03万农民拥有了林地承包权、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主体林改,初步实现了国家得绿、农民得利两大目标。

  此外,根据国家和省上安排,我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开始启动实施,计划于今年至2020年退耕还林280.97万亩,占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面积的一半,占全国的6.6%。这将对陇南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绿染山川织锦绣。陇南,正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关于今后的生态文明建设,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说,将紧紧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实施的难得机遇,在生态建设上,着力在依托退耕还林推进生态建设、依托天保工程推进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