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武都:新常态凸显新活力
原标题:武都:新常态凸显新活力
成熟的油橄榄果田银平摄
大红袍花椒
核桃
干净漂亮的三河镇李台村
武罐高速公路武都大堡进出口段
两水大湾沟油橄榄基地
记者 白杨 李小鹏
今年以来,武都区全面落实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和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抓好扶贫开发、城乡发展、产业提升、电子商务、基础建设、生态治理、民生改善,进一步激发了全区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双联”各炒一盘菜
扶贫共办一桌席
今年,武都区按照中央精准扶贫要求和省委“1236”扶贫攻坚行动,扶贫攻坚和双联工作深度融合,根据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创新和完善工作思路。攻坚重心和精准范围推动上,按照区域条件及贫困程度,划分了“三片两乡”特困片区,精准发力,集中攻坚,进一步提高扶贫攻坚精准度;在扶贫开发措施上,提出了强基础、建产业、抓劳务、推科技、兴电商的扶贫攻坚发展思路;在产业布局上,提出了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乡一品、一村一策的思路,为指导和推动全区片区扶贫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首先,从年初开始,武都区就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各方因素,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对识别出的287个贫困村3.706万户贫困户15.01万人,逐一进行建档立卡,并建立了详细的相关记录和档案资料。
随后,武都区抽调发改、扶贫、交通、水务、林业等相关部门,会同各乡镇,深入特困片区,针对贫困现状、开发潜力和贫困户需求,逐乡逐村逐户调查摸底,编制完成了全区扶贫攻坚规划及马营特困片区、洛塘特困片区、隆兴特困片区、坪牙、磨坝两藏乡,四个分片区扶贫攻坚实施规划,明确了特困片区扶贫攻坚任务。整村推进村项目规划中,把危旧房改造、产业开发、技能培训等到户项目及围绕产业开发的小型水利项目、改善群众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项目,“雨露计划”培训、“双联”惠农扶贫贷款贴息、安全饮水、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特色产业开发等到户项目作为项目规划重点精准到贫困村和贫困户。紧密结合双联行动,在今年实施的27个扶贫整村推进村,确定了29名县级领导分别包抓,深入了解村情民意,统筹部署精准扶贫措施、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128个帮扶单位中,选派帮扶队员1005名,组建了287个帮扶工作队,分别进村入户,长期驻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预计在未来三年时间,累计建成通村公路硬化工程422个村839公里,硬化率达到61.6%;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85项,惠及2.58万户12万人,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149个。
今年,武都区还把大力发展区域性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中心任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春季向12个乡镇的36个贫困村调栽苗37万株、油橄榄178万株、茶叶2670亩、中药材6万亩,嫁接优质核桃苗1.58万亩47.5万株,使特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经济增收的重要支撑。
同时,加大职业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等培训力度,加强与新疆、内蒙古、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的劳务用工联系,有组织的进行劳务输出力度,力争在去年劳务输出13.86万人次劳务创收21.2亿元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为了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卸载能力,按照陇南市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今年,武都区完成了旧城西片区、东片区、江南片区、钟楼滩片区、汉王镇麻池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加快钟楼滩、吉石坝、江南等片区开发建设速度,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西南小区开发建设、城区集中供热、北峪河西堤路、吉石坝路网、南山“一中心、两广场”、南山生态公园、江南公园、陇南市国际会议中心、长江大道西段景观绿化工程、江南片区管网埋设、城区人行天桥二期工程、江南供排水管网改造工程、公厕改造等项目进展顺利;城区供水扩建、汉王污水处理厂、吉石坝污水处理厂、西长江大道苟坝河至两水泥湾沟段和西长江大道与国道212连接线工程即将开工建设。加大了棚户区改造力度,启动建设滨江体育场棚户区和钟楼滩西堤路棚户区改造工程,年内完成棚户区改造748户。安化镇和桔柑乡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及美丽乡村建设正在顺利推进。
与此同时,武都区还抢抓全省“6873”交通突破行动机遇,精心编制交通建设规划,积极争取交通项目。加快“出口路”、“断头路”、“瓶颈路”、“联网路”建设,快速推进乡村道路建设,年内硬化120个村70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80%,逐步形成衔接顺畅、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另外,全力做好兰渝铁路、渭武高速、礼武公路等重大项目协调服务,配合做好武九高速立项和天武铁路前期工作,创造宽松建设环境。目前,成武高速已建成通车。礼武公路、兰渝铁路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5年底兰渝铁路陇南至广元段与广元至重庆段实现同步通车运营。兰渝铁路的建成运行将形成连接西北西南两大经济区、客货并重的便捷运输通道,成为连接大西南大西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对接成渝、连接兰州、衔接关中和走向全国出口贸易的便捷、畅通、高效、安全的大动脉。
电商撬动市场活跃
需求倒逼产业发展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武都区把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作为培育品牌、扩大销售、提高效益、助农增收的主渠道和突破口,立足花椒、油橄榄、中药材三大特色产业,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市场导向的原则,在全区电商交易平台服务和供应分销技术支撑下,武都区建起了覆盖3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650个村、50个社区和产业经合组织、个体1688大宗货批发网店、天猫淘宝小商品网店、团购网站等为主的武都电商生态体系。
一年多来,武都区通过整合政府资源、市场资源,推动全社会各领域开展电商转化,创建武都区电商交易平台,以“武都特产网”自建商城供应分销技术为核心,承载全区网店在国内、区内电商多平台的综合应用,实现主要开展阿里系淘宝、天猫、1688网店销售;辅助开展京东、亚马逊、1号店、当当、善融商务、三维商城、世纪之村等网店销售和国内第三方农特产品网站、微店、微商城等新媒体营销。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主动的方式,促进了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开展,为武都农产品走向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
今年上半年,武都区各乡镇在现有淘宝小商品网店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挖掘培育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网货,着力建设村社网店,开展农产品自产自销为主的小商品电商销售。帮助每个村建设一家淘宝网店。在现有1688大宗货网店的基础上,帮助企业、经合组织建设10家大宗货批发网店。各乡镇建设一家乡镇门户网店。在原电商办的基础上,建设一个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培育门户示范网店,充分发挥示范、展示、服务、综合运营等功能,推进各乡镇电商扶贫、农村淘宝、传统企业合作社的电商转化及电商产品开发。以电商销售市场需求倒逼本地培育产业和网货开发生产。
同时,推进陇南市东盛集团武都区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扶持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经合组织、小微企业、包装印刷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商、运营商、产品研发、质量检测、仓储、物流、大数据行业等电子商务重点企业和示范企业在产业园区集聚发展,培育和形成了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使电商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电子商务、创业孵化、网货开发、“总部经济”汇集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
加强平台运营服务商天泽电子商务公司与先进电商团队异地半月互换技术人员的电商运营机制建设,开展异地托管、互换共管、异地建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带动电商技术人员培训,逐步建立本土电商营销团队;完善“武都特产网”供应分销技术,加强提高对全区网店供应分销业务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覆盖面,做好店铺数据上新优化、市场推广等平台服务,加强与生产企业、物流企业、第三方交易平台的合作,加强平台服务团队建设,突出发挥运营服务商的市场作用,不断提高全区电商的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跨境贸易,支持企业、个体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促进对外贸易电子商务应用模式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转变,逐步推进花椒、橄榄油、中药材、小杂粮等产业,开展“全球速卖通”业务,提高武都区市场开放度和产品国际知名度。
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使全区网店规模稳步提升,网店质量全面提高,各行业、各领域更大范围应用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与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通过电子商务发展,倒逼推动农特产业发展,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增加、城乡差距缩小和社会经济发展。
截至2015年5月底,已建成网店1099家,实现网上交易网店1044家,电子商务直接带动就业1320多人,实现电商销售总额3687.5万元。通过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市场主动的方式,促进了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开展,为武都农产品走向市场拓宽了销售渠道,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