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至武都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28.11.2014  11:50

  原标题:打通富民兴陇新通道——成县至武都高速公路建设纪实

  ○这是一条承载党中央、国务院对陇南人民关怀的民生之路、发展之路、希望之路。它的建成必将加速国家秦巴山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实施,助力陇南及全省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富民兴陇新通道。

  ○这是一条甘肃抢抓政策叠加机遇,解除陇南发展瓶颈的交通大动脉,它北接在建的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甘肃段,南连已建成的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武都至罐子沟段,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平凉至绵阳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

  ○这是我省在建桥隧比例最高、地质地形条件最为复杂的高速公路项目,全线有桥梁135座,隧道19座,桥隧比例高达72.43%,建设难度在我省首屈一指。它的建成,攻克了软岩大变形条件下隧道掘进与支护、特长隧道沥青路面铺筑等技术难关,为我省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积累了经验。

  锦文 杨志刚

  巍巍群山,青翠如斯;滔滔江水,浪潮滚滚。

  2013年12月26日,对于陇南人民来说,是一个值得写入历史的日子。这一天,陇南历史上的首条高速公路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结束了陇南地区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

  岁月如歌,年轮翻转。仅过了1年时间,陇南大地再传捷报, 2014年11月25日,又是一个载入陇南交通发展的日子。这一天,全长94.364公里的陇南第二条高速成县至武都高速公路顺利完成了交工验收,标志着项目建成,陇南区域交通运输大骨架的“一横”正式形成。

  陇南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郑作栋说,成武高速公路涉及陇南7个县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惠及沿线200万群众,它的建成就像为陇南这片极富活力的热土疏通了被阻塞的“门脉”,将极大地改变沿线群众的生活,更会影响沿线群众的思维方式,思想开放的速度越来越快,将彻底改变一个区域的未来:交通一体、产业对接……在高速公路的连接和对接中,陇南作为我省向南开放的桥头堡和甘陕川结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将得到充分发挥。

  谋划:大手笔绘就大蓝图

  陇南地处我省东南边陲,东连陕西汉中、宝鸡,南接四川广元、阿坝,西邻甘南、定西,北依天水,是我省通往西南地区的桥头堡和中部地区的重要战略通道。由于区内山大沟深,重峦叠嶂,艰险异常,自古行人视作畏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古代先民在高山峡谷之间依山凿石、傍水搭设栈桥,曰阴平道、茶马道。反映汉武都太守李翕修路造福百姓的《西狭颂》,被后世广为传颂,成为摩崖石刻的书法瑰宝,见证着千百年来陇南人民对路的期盼。

  大山成就了陇南秀丽的风景,也成了陇南一道天然的屏障,更成了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阻梗。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缓慢。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市8县1区的贫困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7.2%。

  道路通,百业兴。对于陇南人民来说,解除交通制约,就意味着打开了开放之门、文明之窗,带来了脱贫致富的希望。多年来,陇南贫穷落后的状况,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及甘肃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心,陇南市委、市政府及甘肃交通运输部门为早日改变陇南发展的交通制约,积极行动。于是,一幅构筑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速陇南发展的蓝图应时绘就。

  2009年,国家制定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关中、天水地区构筑“一核一轴三辐射”的空间发展框架体系,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天水、陇南地区构筑“两轴三互动”的空间发展格局,将陇南纳入了关天经济圈。

  2012年,国家出台了《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提出了秦巴山区“一带三中心五走廊”的经济发展布局,陇南作为该片区国家扶贫攻坚的重点城市,全市被整体纳入国家战略扶贫攻坚规划,重点发展有色冶金业、生物制药产业、食品加工业等产业,将陇南定位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

  面对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甘肃省委、省政府大手笔布局,提出陇南要建设以G75兰州至海口高速武都至罐子沟段和渭源至武都段、G7011十堰至天水高速甘肃段、G8513平凉至绵阳高速成县至武都段4条高速公路,兰渝、成兰2条铁路和成州机场为主骨架,国省干线及县际公路为主干道,农村公路为补充,运输站场为支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力打造陇南“H”型高速公路网和“E”型铁路网,从根本上打破交通落后对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

  成武高速公路作为陇南“H”型高速公路网中的一横,项目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建设成武高速公路作出了重要批示。在甘肃省委、省政府和陇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甘肃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努力,成武高速公路被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项目建设驶入了快车道。2009年11月,甘肃省发改委批准建设;2010年6月,甘肃省发改委批准初步设计;2010年10月28日,项目开工奠基。

  从此,陇南200万人民冲出大山、走向富裕的愿望伴着响彻在崇山峻岭间的建设号角而变得真切起来。

  创新:科学管理见实效

  成武高速作为全省“3341”交通提升项目之一,全线有桥梁135座、隧道19座,桥隧比例高达72.43%。如何在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的陇南地区实施好这一高难度项目,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据项目办负责人介绍,在建设过程中,参建各方以甘肃省委、省政府建设经得起人民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工程,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认真落实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转变建设理念,推行现代工程管理,实施质量与职务、收入、考核挂钩,建设品质交通、平安交通和群众满意交通的要求,按照交通运输部“发展理念人本化、项目管理专业化、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细化”的要求,率先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以加强“四个标准化建设”(标准化钢材加工场、标准化拌和场、标准化驻地和标准化试验室),创建“两个工地”(平安工地、样板工地)和“两个基地”(安全、劳务队伍培训基地),治理“两个通病”(质量和安全通病)为核心的“422”工程管理活动,促进了项目管理的精细化。

  记者了解到,建设单位科学管理,通过制度管人管事,项目开工伊始,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下发执行。建设过程中,结合实际,先后编制了《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操作手册》,以及《隧道混凝土基层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等13项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强力推行,严格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武第12驻地办高级驻地监理工程师张杰说:“在成武高速建设中,我们转变观念,换位思考,从影响工程耐久性、行车舒适度入手,从严从细控制工程质量,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

  “以前,我省的高速公路隧道路面大部分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音大,行车舒适度差,安全隐患多。为了提高行车安全,减少噪音,建设单位经过多方调研论证,全线所有的隧道均铺筑沥青路面。”承担米仓山特长隧道施工任务的路面2标项目总工程师李延胜介绍:“成武高速全线有特长隧道5座。在长8.7公里的特长隧道内铺筑沥青路面,在甘肃尚属首次,技术难度非常大。为破解这一技术难题,我们先后赴重庆等地进行学习交流,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了特长隧道沥青路面的顺利铺筑。”

  甘肃新锐成武第二中心试验室主任张海平说:“在以往的项目上,中心试验室只负责具体的检测工作。但是成武项目,他们不仅要跟踪检测,还要负责对责任段范围内的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测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中心试验室有权要求相关单位进行彻底整改。”

  成武高速作为甘肃公路建设的重点项目,对项目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了解到,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依据工程合同,督促施工单位加大投入,保证了生产计划的有效执行。科学调度,抓早早抓,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通过生产调度会、工程建设分析会、信用考核评价等手段,抓重点、抓关键,确保总体进度均衡有序。加强现场督查力度,确保了管理措施有效落实。

  成武高速土建10标项目经理袁宇雄说:“2011年由于管理不到位,10标多次受到建设单位的处罚,4次约见法人代表,4次更换项目经理。最后,我来担任项目经理,通过两年的努力,工程质量、安全各个方面得到了建设单位的好评,桥面系施工被评为‘质量样板’,同时按期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

  “工程优质,资金安全,干部廉洁”,是公路建设领域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成武高速在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项目廉政管理新模式,通过逐岗位分析辨识技术管理人员岗位履职的关键环节、风险点和防控要点,从10个方面、29个重要环节、45个风险点制定了具体的防控措施,形成了全省首个项目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化成果。

  正是这种开拓性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转变了管理方式,提升了工程品质,为我省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攻坚:紧抓质量安全不放松

  记者看到,成武高速公路线形整体沿陇南的高山峡谷布设,沿线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决定了高速公路主要以桥隧为主,从纸坊到太石,桥隧比例高达90%以上。高桥隧比和复杂的地质地形条件,全面加大了质量安全控制的难度。

  武都西特长隧道作为全线施工难度最大的工程,迄今为止在全省建设项目中还未曾遇到过。该隧道位于武都区黑坝没水山上,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隧道穿越1处F5断层、2处次生断层,地质结构主要以千枚岩、板岩、灰岩为主,且呈夹层状。

  面对在软岩大变形地质条件下隧道掘进这一难题,建设者使出了浑身解数。成武17标总工程师许殿瑞说:“他们承建的段落建设过程中先后发生大的涌水8次,多次造成了掌子面坍塌。最危险的1次是2012年底,涌水直径有20公分,喷射达10米,流量每小时达300方。”成武18标项目经理高新民介绍:“仅他们承建的段落内先后发生仰拱隆起211米,二衬开裂238米、累计发生大小塌方40余次。面对这些难题,建设者打响了一场战天斗地的攻坚战,他们邀请国内隧道知名专家先后18次召开专家论证会,研究确定了施工技术方案,攻克了技术难关,保证了隧道的安全优质贯通。”

  据了解,在成武高速建设中,建设者围绕实体工程质量提升和结构耐久性,强力推进施工标准化,将统一规范的施工标准贯穿到工程建设的各道工序中,形成了“管理有程序、实施有标准、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了工程质量向内优外美的转变。先后推广应用了隧道仰拱定型钢模与填充混凝土分次浇筑,中心排水沟使用定型钢模浇筑,桥梁墩柱、桩基采用滚焊机加工钢筋笼,箱梁预制和墩台盖梁钢筋骨架采用整体吊装入模等新工艺,同时引进滑模摊铺机、智能张拉设备、液压夯实机、震荡压路机等先进设备,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实体质量的影响。

  通过组织开展“质量样板工地”创建活动,推行“首件认可制”,召开现场观摩会,提高了参建单位的质量意识,明确了质量控制标准及要求,施工标准化操作程序,充分发挥了典型示范、样板引路的作用,取得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

  “我们在工程质量上注重从源头抓起,认真落实交通产品备案登记和留样、抽检制度,建立完善的材料进场、使用档案,着力加强原材料的试验检测,对进场原材料100%进行检测。尤其对沥青、碎石等材料重点控制,由施工、监理单位人员驻厂实时监控,建设单位不定期抽检和厂验,对到场沥青先用光谱分析仪认定品牌,再进行全面检测合格后方能使用。对交安、机电、房建等工程的外购产品及材料及时检验,桥梁伸缩缝等材料实行破损检测,杜绝了假冒伪劣和以次充好产品进场。据了解,仅路面工程就先后清场处理了不合格碎石集料3735方,矿粉25吨。严格的‘安检’,确保了原材料质量。”成武路面3标项目经理蒋福刚介绍。

  细节决定品质,点滴积累成果。据了解,在项目建设中,参建各方坚持“精细化”施工理念,在施工细节上狠下功夫,加强工程细节处理,精益求精。如在硬路肩施工中,采用规范精细施工,达到平整直顺,并低于路面2厘米,便于雨水排出;房建工程精细控制外装修质量,对墙面贴砖、粉刷等工序严格监督,保证了外观质量线形顺直,墙面平整;绿化工程合理选用苗木,创新栽种技术,通过完善隧道进出口及环保景观设计,打造了各具特色又与沿线自然人文环境和谐统一的公路景观。

  陇南是我国四大泥石流频发地区之一,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十分严重。严峻的安全形势要求建设者必须打破常规思维,进行开创性的工作。据了解,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建设者突出隧道和桥梁施工两个安全管控重点,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把“抓早早防范,早抓保安全”的思路贯穿到施工全过程,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如在特长隧道统一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动态监控施工情况。配备了隧道除尘机、逃生通道、“活动式”安全消防设施、带GPS定位芯片安全帽等安全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物资;桥梁施工着重落实5大类、30项安全达标要求和标准,全面提升了管理效能和水平,工程建设实现了安全零事故推进,为我省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的桥隧施工安全管理积累了经验。

  合力:把群众的事情办好

  征地拆迁是工程建设的第一难事。陇南山大沟深,地域狭窄,受地形条件限制,土地尤为稀缺珍贵。成武高速公路穿越陇南市成县、康县和武都区,途经沿线13个乡镇,征迁工作任务重,更是“难上加难”。然而成武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是全省受征迁影响最小的项目之一。全线4114亩建设用地按时交付,505户房屋顺利拆迁,保证了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

  谈及成武高速公路的征迁工作,陇南市协调办主任何洪说,千百年来,不便的交通始终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发展。如今要修高速了,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把成武路的征迁工作当作自己份内的事,竭尽全力办好。

  据了解,成武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参建单位和地方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征迁的理念,建立了征迁协调联席会议长效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难问题,构建了各方共同参与,协同努力,综合协调的工作格局。如在95户群众异地安置中,为了妥善安置好群众,采用集中安置的方案。当地政府邀请有关专家现场勘查,采取填筑河坝等方式选定集中安置点,对所有安置点房屋均按国家房屋建筑标准统一进行规划和设计,解决用水用电问题。建设单位帮助完善河堤防护、出行道路等基础设施。施工单位义务填筑土方。

  当记者走进武都区候儿坝村拆迁面积最大的村民孟桂英家时,正在做午饭的她告诉记者:“修路是大事,我家是村里第一户带头拆迁的,当时村里有人问我,安置问题都没解决好,你家怎么就拆房子?我对他们说,尽管拆迁带来了损失和困难,但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影响而阻碍国家的重大项目建设,我相信政府一定会把我们安置好的。”朴实的话语折射出群众对征迁工作的放心和理解,也反映了沿线群众对成武高速公路建设的支持和期盼。

  陇南市一位领导深情地说:“成武高速公路的建设,沿线群众作出了巨大贡献,积极支持项目建设,我们要把群众的安置工作做好,把群众的事办好。”

  据了解,在项目建设中,参建单位移风易俗,文明施工,主动加强与沿线群众的沟通联系,以各种形式帮助群众解决难题。武警交通六支队成武4标,利用各种节日开展慰问驻地孤寡老人、孤残儿童和小学师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交口称赞。中交一公局路面3标为成县索池乡运沙铺筑10.2公里的通村公路,彻底改善了三个村群众的出行条件。

  项目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成武高速在建设期间,参建各方在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考虑,把解决群众的出行问题和耕种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受到影响的农道、水渠,认真调查了解,及时修复完善,全线先后修复完善各类农道、水渠276条,长达100余公里,使沿线群众的出行及耕种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就是这些以人为本的措施和细致入微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信赖,换来了对征迁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保障了项目的有序建设。

  惠民:挺起陇南发展的脊梁

  如果说,从武都往东大大小小的乡镇,是散落在大地上的珍珠。那么,横贯陇南的成武高速公路,就是串起这些珍珠的玉带。成武高速公路的建成,撩开了秀美陇南的神秘面纱。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平凉至绵阳高速甘肃境内的重要路段,它打通了我省通往中部和西南部的快速通道,牵起了陇南大地展翅腾飞的梦想和陇南人民奔向幸福的希望。

  陇南的油橄榄、核桃、花椒、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和“秦巴药乡”丰富的中药材将得到深度开发,对于拉动沿线经济增长,调整生产力布局,改善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需求,将发挥极其重要的支撑作用。

  家住武都区马街镇的尹大爷说,当年成武高速开工时特别激动,现在梦想变成现实了。今年我家的2000斤大红袍收入8万元,现在路通了,交通更加便利了,明年我准备再扩大种植规模。

  从高速公路上流过的不仅仅是人流物流,而且是商业流、金融流、信息流、文化流。随着成武高速的建成,大量新兴产业群将以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体,成为改造陇南传统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传统产业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速公路远辐射和快捷舒适的运输环境,还将全面促进陇南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快以成县西狭、武都万象洞、古西汉栈道、杜少陵祠、南宋抗金名将吴挺陵园,以及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峰山、唐韵遗风裴公莲沼等人文自然景观组成的大九寨国际黄金旅游园、先秦两汉三国历史文化旅游圈的深度开发,也将加快陇南铅锌、黄金、硅铁等富饶矿产资源的开采,沿线群众从中将得到更多的实惠。

  沿着成武高速向东通过十天高速能快捷地进入陕西,向南通过武罐高速能快速到达四川,向北通过十天等高速能便捷地到达省城兰州,大大缩短了陇南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彻底打通了甘肃东南部的应急救灾生命通道,加快了区域间人员、商品、技术、信息的交流速度,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拓展了市场,为陇南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系上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金腰带”。

  交通建设,铺的是路,树的是碑,连接的是心,通达的是福。如今放眼陇南大地,以成武、武罐高速为主骨架的交通运输网,打开了陇南通向外界的“大门”,挺起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