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成县:给扶贫资金装上“定位器”
原标题:成县:扶贫资金装上“定位器”
中国甘肃网8月18日讯 据中国陇南网报道 (通讯员 陈昉昉)“过去村里搞建设,我们只是听说这个工程花了十几万,那个过程花了几十万,都不相信像这样的工程尽然能花这么多钱,大家都相互猜测,怀疑里面有猫腻,现在一切都明白了......”鸡峰镇化垭村村支书唐国锋告诉记者。
近年来,正当一些地方的扶贫资金产生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沉淀、监管弱化等毒瘤滋生蔓延时,该县却对扶贫资金装上了“定位器”,进行全程追踪,精确定位保民生资金在阳光下运行,让贫困群众明确知道扶贫资金去哪了,到哪了,确保扶持资金惠及于民、服务于民。
为了从源头上防止腐败,该县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新时期扶贫政策及法律法规,观看警示教育电影,并选派人员到省市参加学习,拧紧了思想“螺丝”,上紧了行动“发条”。
项目实施初期,该县扶贫办积极组织相关单位技术人员深入项目村、实地勘察,通过走访、座谈、召开群众大会议项目,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把群众最急需、最迫切要解决的项目放在第一位。
项目资金计划下达后,严格执行各级党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扶贫、财政部门为监管责任人,扶贫办分管领导和相关股室为直接责任人,层层把关签字,建立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机制,让扶贫资金变成“烫手洋芋”。另外,在项目乡村、政务网站进行公示,并在项目村召开群众大会,提高群众知晓率,自觉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项目实施期,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10万元以上的项目坚持通过陇南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投标,种植业项目种子和种苗由政府采购办组织询价采购。
项目竣工验期,该县扶贫推进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人员对项目实地验收,验收合格后,收集整理项目档案资料进行报账。同时,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纳入全县年度审计计划进行全面审计,按照审计结果,进行报账拨付资金。对发现的问题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
该县扶贫办干部贺建强说:“扶贫资金运作的透明化,让群众参与进来,共同监督扶贫资金的去向,让每一笔惠农资金都花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让‘吸血鬼’想贪而不敢贪,真正的达到了惠及于民”。
通过不断健全制度机制,构筑扶贫资金“高压线”,该县有效杜绝了腐败滋生,做到了每一分扶贫投入都用到贫困群众身上,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能产生应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