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徽县:生态建设绘出秀美山川

21.03.2015  12:50

  原标题:徽县:生态建设绘出秀美山川

  记者 周者军

  绿树掩映的新农村秀美如画、绿色环保的工业企业后劲十足、遍布沃野的生态农业方兴未艾……初春时节,穿行徽县大地,远山苍翠、近水潺潺,如诗的田园风光让人沉醉。

  近年来,徽县大力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生态文明为统领,唱“绿色”歌、奏“生态”曲,形成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乡村,原生态的山水画卷

  踏着浓浓的春意,走进嘉陵江畔的徽县嘉陵镇严坪村,房前屋后的桃花、杏花含苞待放,苍茫的林海已泛出绿色。在每户人家的院里,都能看到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设备,村民严进维告诉记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村民已不再用柴做燃料。春秋两季,林业部门还发动群众积极植树造林。

  “生态越来越好,到村里旅游的人一年四季不断,特别是春、夏、秋三季,村里七八家农家乐都得提前一周预订。”严进维乐呵呵地说。

  一位来自咸阳的游客说:“徽县环境保护得好,山青、天蓝、水净,特别是在鸟语花香、清溪淙淙的乡村里旅游,吃的是无污染的农家菜、喝的是甘甜的泉水,真是太惬意了。”

  近年来,徽县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来抓,开展了“整治城乡环境,建设最美乡村”活动,建成了嘉陵镇严坪村、伏家镇索罗村、水阳乡泰山村等22个山清水秀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同时,每年植树造林不间断,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07%。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83.8万人次,同比增长29%,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35.5%。

  工业,节能环保转型升级

  徽县的工业主要是酿酒和铅锌冶炼,过去多年,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不仅影响企业的发展,还对当地的环境产生威胁。近几年,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措施和企业循环项目的相继投产,工业企业普遍走上了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的良性轨道。在徽县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酿酒产生的废水经过深度处理,不仅可以浇树、浇花,还养起了金鱼;酿造产生的酒糟,被制成了家畜饲料;就连污水处理后的污泥,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竟成了农作物的肥料。

  在徽县郭家沟铅锌矿采选厂,记者了解到,企业将矿石破碎程序设计在井下完成,对生产粉尘及锅炉烟气进行有效收尘,减少地面噪音和粉尘污染,采、选矿回水利用率达100%。

  在工业发展上,徽县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宗旨,在企业中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物耗,开展废气、废水、废渣的综合利用,坚决杜绝新上污染项目,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先后投资建成甘肃宝徽集团污水处理回收系统、金徽酒业水循环利用系统、徽县金牛生物有机肥加工厂等项目,生态工业发展格局在徽县逐步形成。

  农业,科技引领绿色高效

  走进位于徽县伏家镇山庄村的三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养猪场是一排排干净整洁、规范标准的猪舍,闻不到臭味,看不见污水和粪便,猪舍内配备了自动清粪系统、环保型有机肥加工和沼气发电系统。

  “养猪场拥有全光照屋顶平移式圈舍、连续性太阳能烘干器、猪场用全自动无障碍刮粪装置等7项自主知识产权。”合作社负责人梁国清自豪地介绍说,为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养殖过程中,利用猪粪便产生的沼气可供养殖员烧水、煮饭、洗澡,沼液可用于棚膜蔬菜种植,沼气发电系统发的电又可以供到猪舍的其他系统,如此循环利用不仅避免了猪粪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提供了清洁的生产生活能源。

  徽县农牧局局长张文培介绍,徽县坚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开展无污染、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及资源节约新技术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农村大力推广“畜—沼—菜”“畜—沼—苗”等生态农业模式及技术。同时,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成了年生产再生颗粒400吨以上徽县益家废旧农膜加工厂,在12个乡镇建立了废旧农膜回收站(点),有效减少农业“白色污染”。为有效解决种植区蔬菜废弃物随处丢弃,腐烂泥泞的污染现状,在伏家镇和泥阳镇蔬菜种植区实施尾菜处理利用项目,新建田间尾菜堆沤池25座,为种植户提供高效、持久、稳定的有机肥,有力地促进了土壤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

  如今,在徽县,生态家园、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已经不再是概念符号,而实实在在地成为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