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康县:“造血”开创扶贫新模式
中国甘肃网5月19日讯 (通讯员 冯丽蓉)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扶贫可能更是一般的救助性活动,虽可以缓解一时之需,却无法在根本上解决问题。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近年来,康县越来越注重从单向“输血式”扶贫,向提升内生动力的“造血式”扶贫转变。
产业扶贫营造新生活。康县坚持把富民产业培育作为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重要措施,按照“整县核桃、南茶北桑、区域产业培优培精”战略,继续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四大区域产业和四大地方产品,大力发展核桃、蚕桑、茶叶和天麻、杜仲、猪苓、冠叶连翘等中药材项目,扶持养猪、养羊、养鸡和特种水产养殖大户,着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营销农民专业合作社。加速富民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工业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留人”项目,切实走出一条以富民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的产业化扶贫路子。
金融扶贫提供资金支撑。加大金融机构对空白乡镇全覆盖和贫困村多层多元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力度,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支持农村信用社增设村级金融便民服务站,加快推进双联惠农贷款、草食畜、牧业设施、蔬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建房贷款、农耕文明贷款等民生金融工作,积极推动政策性贷款市场化运作,完善抵押担保、信用担保贷款机制,探索创新符合贫困群众实际的抵(质)押贷款品种。落实贫困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不断扩大扶贫互助金范围,严格实行联户担保制度,减少资金风险,加大发放、回收率,使扶贫互助金成为贫困村群众真正的银行,为开展精准扶贫发挥助推作用。
公共服务为扶贫提供保障。教育方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贫困家庭劳动力从陪读中解放出来,从事增收减贫;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和薄弱学校改造工程,改善办学条件。在医疗卫生方面,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加强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文化建设上,进一步加快乡镇文化、影视、广播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和自然村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加大行政村合格文化室建设进度,做大做强乡村舞台建设,提高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和文明程度。民政事业上,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的有效衔接,对特殊贫困人口分类按标实保,优先解决重残、重病、单亲及生活极度困难扶贫对象的生活保障,解决这部分群众用扶持方式无法解决的贫困问题。
加大培训提高扶贫对象能力素质。继续把劳动力培训输转作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大力推行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培训输转模式;积极组织实施贫困家庭“两后生”、“阳光工程”、“牵手工程”培训和实用技术、务工技能培训,全年计划完成“两后生”培训1000人;青壮年劳动力技能培训7800人,其中,实用技术培训3200人、普通技能培训1500人;“一村一名大学生”电子商务培训200人;职业技能鉴定4800人,输转富余劳动力65000人。努力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片、致富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