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多措鼓农“钱袋” 改善民居解历史贫困“标签”
中新网兰州6月14日电 (杨丽君)“要不是搬下山,现在就是大家最担心的季节。”甘肃陇南市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李吉地卓玛望着山顶说,村子未搬迁旧址自然环境恶劣,夏天易发山洪、冰雹、滑坡等。
图为藏族孩童在搬迁后的新家玩耍。(资料图) 杨丽君 摄2018年5月,村民李吉地卓玛一家搬进了坪垭藏族乡易地搬迁点,改变了她和乡亲们的居住生活环境。之前住在高山之巅8个村的藏族民众,实现了他们几代人的“脱贫梦”。
2011年底,陇南贫困人口有130多万,处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其最醒目的“标签”。陇南把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帮扶难度最大的地区,划分为25个特困片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攻坚。至今,当地有6个县区脱贫摘帽,1565个贫困村退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的2621元提高到7734元。
图为陇南市拆违治乱后的新民居。(资料图) 杨丽君 摄做衣领、上拉链、缝袖口……刘芳军坐在整洁的扶贫车间里,熟练地操作缝纫机、赶制校服。对他而言,从前在大山“石头缝里种地”的艰难岁月已经渐渐远去。
刘芳军的家在武都区安化镇樊家坝村,几年前,他和妻子在外地打工,孩子跟着没少受罪。去年9月,镇上成立扶贫车间,夫妻俩成为这里的“上班族”,每月有近万元的稳定收入。
目前,该市创建扶贫车间343家,吸纳富余劳动力近万人,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万多个。
近年来,陇南不仅持续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增加民众收入,还推进拆违治乱和易地扶贫搬迁,创新电商扶贫、旅游扶贫等。
“村里有些危房十几年都没人住,房子快塌了,不拆除既不安全也影响环境。”宕昌县哈达铺镇下罗村村民李福生说,“通过拆危治乱,村子里外整洁干净了,人住着也舒服了”。
这样的变化,发生在陇南的每一个村社。2019年3月以来,陇南在全市各乡村开展“拆危治乱”攻坚行动,对新建房屋落实各项农村住房补助政策,对有使用价值的旧房通过维修加固改造为生产用房,在保障有安全住房前提下,拆除长期闲置的危旧房、“空心房”、废弃圈舍和残垣断壁。
当前,陇南共拆除危房、旧房42万余间,拆除残垣断壁700多公里,复垦土地1万多亩。一大批村民搬出“深山老林”告别“烟熏火燎”生活,一大批城乡“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性治理。
脱贫攻坚期间,陇南用活东西协作、定点帮扶等各类资源,借助驻村帮扶工作队,大力推进脱贫。
两年前,天津大学“90后”青年教师冮皓被派驻到宕昌县大寨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面对耕地、人才两匮乏的情况,一时间愁坏了他。
为尽快带领老乡们探索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冮皓挨个村,挨个工地调研,积极寻求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挂面加工产业。
很快,在天津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一个针对挂面产业的扶贫车间在大寨村落地,带动了88户356人脱贫致富。
陇南还有效整合各级各类帮扶资源,省市县三级1262个单位帮扶2336个村。全力开展“百企帮百村”“万名人大代表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政协委员问村医”活动,助推脱贫攻坚。(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