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陇南传统文化 打造“两当号子”品牌
作者/周海仁
众所周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地方与国家和民族一样,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社会的文明进步,同样离不开文化所给予的强大精神动力助推。两当号子作为两当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鲜明、源远流长,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两当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两当号子”,弘扬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第一,两当号子具有广泛的包容性。追根溯源,两当号子发祥于山高林密、地广人稀、接陇通蜀、物产丰富的广袤两当县南部山区,迄今已有300多年的漫长历史。早期居住在秦岭南麓广大地区的先民们,大多是来自两湖、两广以及川、黔、滇等地的客家人。他们因战乱或逃难躲进大山,为了生存当时只能以狩猎、采矿、刀耕火种为业,结草为庐,过着最原始的生活,因而被当时清政府称为“川楚棚民”。“棚民”们以落难者共有的同情与宽容,相互帮衬,战胜了生存逆境,主宰了山林,最终成为山林的主人,并且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依然保留了各自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由此创造出了兼容并蓄的“棚民”文化。两当号子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表演形式灵活多样、自然流畅、旋律完整、曲调成熟、节奏感强烈,明显继承了川、黔、湘号子的艺术成分。尤其是无词号子,是一种纯艺术声乐,不但容量大,艺术境界也很高,演唱者用声音高低变化来摹拟大自然中某种音符、现象、色彩和姿态,音调时高时低,节奏忽快忽慢,百折千转,穿越迂回……表达出了一种明快、敞亮、和谐、完美的意境。虽然时间已跨越了几百年,但今天听起来仍然觉得酣畅淋漓,仿佛带给人们一种超凡脱俗的天籁般声乐享受。这种独具魅力的民间艺术兼容了南北文化的深厚基因,因此具有广泛的包容性。
第二,两当号子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两当号子只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薪火相传几百年,生生不息,发扬光大,充分说明具有深厚的根脉和生存的土壤。两当南部山区林海茫茫,自古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现代文明渗透缓慢,这无形中给传统文化提供了传播和延续的空间。早期的“棚民”们,长期在高山峡谷和原始森林中奔波谋生,首先必须具备刚毅、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协作、友爱、宽容的品行,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其次是淳朴自然和豁达乐观的性格。“棚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了能歌善舞的习俗,尽管生存环境艰难,但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追求精神寄托,用“喝”(唱)号子、对山歌的娱乐方式来消除寂寞,相互交流情感,寻找生活乐趣。同时,也表现出了待人接物忠诚老实、善恶分明、敢爱敢恨、乐于助人、同甘共苦的豁达性格。在当时条件下,人们生活在一种完全封闭的自然环境中,由于文化落后,缺乏乐器和乐手,适逢聚会或婚、丧、嫁、娶等重要活动,只能自发组织或邀请“喝”号子的能手,吼一曲粗犷豪放的号子,或演唱一段情趣盎然的盘山歌,令人魂魄荡漾的小曲来助兴,营造出一种气氛,因此“喝”号子成为当时唯一的也是最高雅的一种文化娱乐活动。这正表明了“棚民”乐观向上的生存立场和做人的出发点。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荒山野岭,困难多多,逆境重重,但先辈们凭借自己的毅力,战胜了艰难险阻,“喝”着号子,唱着山歌,迎难而进,浴火重生,歌声伴着他们一生永不停息地与自然和困难抗争。这是“棚民”们长期形成的一种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两当号子用抑扬顿挫的曲调,把上述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精神内涵,激励后人自觉继承和发扬!这也正是两当号子能够传承不朽的原因所在。
第三,两当号子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两当在多元文化中独立地位的显著标志之一。两当的传统文化,有着西北乃至华夏民族大文化的同源性,又有特殊地理、民族变迁、社会发展积淀吸收的特殊性。两当号子悠久、广博、多面的特色优势,在多元文化并存发展的今天,就一个县而言,无论是从协调社会和谐稳定功效。经济发展质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等方面看,还是从建设“陇上特色文化名县”和旅游大县的需要看,都显得十分突出。首先,两当号子妙趣横生的曲调,有其独特的两当民歌风格。这种由“川、楚”方言变调形成的,与陕甘截然不同的特殊语言———“湖广广”腔调,兼容了南北多种民族的语言特点,是两当独有的地方方言语种。由多种传统民歌融合,历久弥新而形成的“土特产”———两当号子,再加上别具一格的“湖广广”唱腔,才真正彰显出了两当号子在西部民歌中的独特地位和超凡魅力。由此可以看出“湖广广”唱腔是两当号子演唱的基础,是有别于其他民歌的显著特征之一。正是由于鲜明的特色优势,两当号子于五十年代一经亮相,立即引起了省内外音乐界的青睐,在众多西部民歌中崭头露角,与“花儿”、“羊皮鼓舞”等一批优秀民歌同台竞艺,最终被选中代表甘肃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并一举取得成功,蜚声全国。应该说,1957年三位普通农民歌手在首都北京的成功演唱,不但让蜗藏在深山的“土特产”登上个大雅之堂,而且为两当号子在西部民歌中赢得了一席之地。应该感谢老一代歌手把两当的民间艺术传播到全国,并形成了小有名气的品牌,为两当特色文化走出陇原吹响了前奏曲。两当号子今天作为建设“陇上特色文化名县”的特色之一,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两当号子是宣传两当文化品牌,提升两当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之一。繁荣发展地方文化,要立足特色,着眼于优势,做好“品牌”这篇大文章。两当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传统文化等四大品牌,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但迫切需要精心打造,更亟待采取有效途径向外界全方位宣传推介。而歌曲不受任何地域、时间的限制,甚至穿越历史时空,其渲染力和穿透力是其他任何文艺形式都无法比拟的。一首歌曲,一部电影,成就一个地方的旅游产业,让一个地方经济崛起的例子,在全国不胜枚举,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当前,两当正处在建设生态旅游大县,打造“陇上特色文化名县”的关键时期,我们期盼着以两当号子为基调的《两当情歌》或者有更经典的民歌横空问世,借助强大的渲染力,全面提升两当的文化品位。那么,如何重新打造两当号子这张特色品牌,牢固确立两当民歌在西部乃至中国民歌中的独立地位,努力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笔者粗浅地认为,就目前形势下,主要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拉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建立两当号子保护传承基地。两当号子作为一种地方传统民歌,主要依靠歌手传唱。但事实上,两当号子目前的状况令人堪忧!随着老一代歌手相继离世,眼下,在青少年中已很难找到能用正宗的“湖广广”腔调演唱两当号子的著名歌手。后继乏人,失传在即,是两当号子目前面临的真实状况。最近几年的演出,观众普遍感到舞台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像袁正有老人那样唱腔优美的杰出歌手。建立保护性传承基地,重点是以两当号子发祥地云屏、广金、泰山、站儿巷等乡镇为基础,经有关专家、学者评估论证,划定保护范围,命名区域内的重点乡村为保护传承基地。同时,应对上述乡镇的“湖广广”腔调语言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因为就目前而言,由于普通话的普及推广,即使在两当南部山区除中老年人之外,青少年人群中会说一口正宗的“湖广广”话的人越来越少,若干年后很有消失的可能。语言这种非物质遗产,如果一旦消失恐怕再也无法还原,留给我们的只能是遥远的记忆,必将会遗憾千古,因此保护地方方言同样是保护两当号子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保护基地划定后,文化部门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抢救保护措施,从而使这一优秀民间艺术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传承。一是要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依托,健全和完善活动场地、服装道具、影像资料等必要的基础设施,为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提供条件。二是要扎实开展传承人调查认定工作,在全县范围内挖掘选拔一批演艺精湛的杰出民间歌手,按照演唱水平,分别命名为省、市、县三级传承人,并按国家有关政策,及时足额发放传承人生活补贴,从根本上解决民间歌手因传唱号子而耽误生产所出现的后顾之忧。三是要以乡镇文化站为载体,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使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制度化、常态化,同时定期有计划地组织两当号子爱好者及民间歌手开展丰富多彩的联谊交流演唱活动,并聘请民间老艺人、音乐教师、民歌专家及学者亲临现场予以指导,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发现和培养一批高水平领军人才。四是县乡每年应选择适当时机,分别举办几次规格较大、影响面广的两当民歌赛歌会,从中选拔出优秀杰出民间歌手,并授予荣誉称号,重奖领军型人才,激发全县人民积极、自觉传承两当民歌的热情。
二、唤醒两当号子的文化市场。旅游能传播文化,但文化更有宣传推介旅游产业的隐形功效。唤醒两当号子的文化市场,就是要以富有浓郁两当特色的“棚民”文化,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热线,以此展现两当秀美的自然生态资源与丰厚的人文资源优势,为两当县域经济的振兴和崛起,产生整体推动作用及强大的影响力。一是在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中,要特别突出特色文化理念,充分体现“棚民”文化的丰富内涵,以满足现代游客追寻传统文化根源的时尚需求。二是要立足特色资源优势,统筹发展文化旅游。文化为旅游带来的效益是隐性、间接的,但文化为旅游注入的灵气与活力确是十分明显的。关键是我们必须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形成看山水、听号子、吃农家长寿饭的特色旅游新格局,从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三是应在云屏风景区布展“棚民”文化展览厅,陈列“棚民”时代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以及介绍乡土人物、风俗民情的影像资料,真实还原再现“棚民”的生活现状及两当号子产生的历史背景,让游客对古老而神秘的“棚民”文化有一个最直观的了解,以此扩大“棚民”文化的影响力。四是应在云屏风景区成立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表演水平的两当号子演唱队,以此满足重大文化活动或接待旅游团队的演出需要。同时,支持和鼓励民间团体及个人在核心景区和“农家乐”中举办有偿演唱活动,要让游客时时处处都能听到两当号子高亢浑厚的优美曲调,加深对两当号子的美好印象,赢得更广阔的文化市场。
三、实施精品工程。两当号子要重振旗鼓、走出陇南、再创辉煌,必须花大力气,重新打造两当号子这张品牌。原生态的东西虽有特色,但一旦搬上舞台,就得具备一定的艺术表演水平,才能被观众所接受和认可。两当号子要想在多元文化并存发展中站住脚,光靠特色这一优势显然不行,这就面临着一个如何创新发展的问题。出路何在?一位哲人一语道破:“传承传统文化如果脱离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但一味地追求历史,是一种愚昧的表现。”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出路:保护不等于保守,传承不等于照本宣科、一成不变。任何一种优秀民间艺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都需要不断增添时代的内容,使其更加充实和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才得以传承下来。两当号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同样要走创新发展之路。实施精品工程,就要在保持两当号子传统风格的前提下,组织民歌专家学者及音乐编导深入生活,挖掘素材,创作并编导出一台高水平的精品经典剧目。内容应涵盖文化、旅游、经济、人文历史等诸多方面,其演员阵容应从云屏、广金、泰山、站儿巷及全县范围内广泛遴选,同时在节目编排上要大胆融入现代音乐、舞蹈元素和艺术手法,通过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艺术嫁接,打造出一台令观众过目不忘、赏心悦目的高水平经典剧目,并在各地展演、巡演,全面展示两当传统文化的特别魅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两当号子走出陇南、唱响全国、再创辉煌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