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与的陇东旱塬草畜研发项目取得良好效果
近日,由省农科院、甘肃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陇东旱塬草畜生态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模式应用”区域协同创新项目观摩会在平凉、庆阳举行。
甘肃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吴建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陈玉林、甘肃省农科院副院长宗瑞谦,以及省林草局、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平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现场观摩。
期间,我校草业学院杜文华教授介绍了甘农2号小黑麦选育及示范推广情况,并和与会专家深入崇信县柏树镇优质小黑麦牧草示范基地、泾川县首燕牧业养殖有限公司等试验站,考察了甘农2号小黑麦新品种示范、小黑麦与饲用豌豆混播试验示范,以及小黑麦机械化收割打捆和青贮窖贮关键技术,深入了解了小黑麦和饲用玉米在养殖企业肉牛育肥中的应用效果。
协同创新调结构,草畜循环显成效。据悉,自2016年以来,甘肃农业大学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开展联合攻关,以甘肃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为依托,紧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粮改饲”步伐,在成功培育国审甘农2号小黑麦品种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陇东旱塬区小黑麦复种饲用玉米一年两作高效生产模式”,亩鲜草产量达7.5—8吨,比单种饲用玉米增产64%,同时配套机械化种植、收获和青贮技术,亩节省成本100-150元。
该模式不仅将当地的三年五熟种植模式调整为一年两熟,还增加了冬春季地表农作物覆盖度,有效减少了风沙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受到当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项目组通过“科研院校+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运营模式,已在崆峒区、泾川、崇信等5县(区)12个村、5个龙头企业开展大面积试验示范,累计推广面积1.2万亩。2019年,项目组在崇信县、泾川县示范秋播甘农2号小黑麦1200亩,长势良好,效果明显,可亩产鲜草3.2吨,解决了陇东牛羊优质饲草短缺、品质不高和养殖效益低的难题,破解了草畜循环农业发展的瓶颈,实现了产业脱贫,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