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学院王斌:写在水上

25.08.2014  20:37

  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王斌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历史的厚度不是记忆中描述的那样,至少现在的我始终找不到恰的词组去形容。所以,只愿我即使很快和旁人一样将今日所写抛之脑后,也能记得此刻的心情、省识。写在水上,也写在船只上,邮寄给所有的朋友。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军加紧对华侵略,而国民党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继续围剿红军,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同时中共中央也认识到了中央苏区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匮乏,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此前后,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2、6军团也相继撤离苏区,实施战略转移,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万里长征开始了。正如培根所说:好的勇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让人惊叹。长征取得了让世人永远惊讶的成就,谱写了中华民族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7月22日红色之旅首站会宁,看到会师塔,看到三军会师纪念雕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个从长沙师范走出来的小子,看到了那个明明硝烟弥漫,还大喊“人生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的热血革命者,长征领导者。

  一个支点,撬动整个地球一种信仰,造就一世传奇

  阿基米德用自己的支点撬起了力学继牛顿后的半个世界,中央红军用红色的旗帜撬起了中国的辉煌。7月29日,抵达榜罗镇会议纪念馆时,副馆长石云仔细向大家介绍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风云变幻,我不禁感慨长征不易,红军了不起。两万五千里的征程,整整两年的岁月,翻雪山、过草地、越五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面对人员、装备、粮食、外敌、地理环境的重重挑战,几乎每一刻红军同志都有可能永远的离去。是什么让这样一伙泥腿子起家的人如此不可思议?是信仰,是红军战士坚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正义事业必胜的决心和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紧密团结的革命精神。他们共同用一份热情融化了所有不易,始终咬紧牙关,拖着病体坚持到最后。说着不禁想到美国亨利晚年成就了自己童年梦想,英国绅士福格与‘万事达’79天的环球事迹。他们都从不同的处境里阐述了信仰的价值与意义,不得不说,“一个支点、一种信仰”真的让平凡可以变得传奇。

  每一寸土壤都需要我们去“践踏”

  没有弯路可言,长征路上是,生活也是。总结会上兰州大学戚金波老师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困难远大于顺利。而待柳暗花明,收获的不仅是胜利。年青一代更要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不懈努力。”我觉得应该说是道尽了所有参加红色之旅的师生们内心最深刻的感触。长征中,他们不知道下一步是沼泽还是草坪,但是都走过了,趟过了。因为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思考的时间,每一分钟每一秒都有可能有新的情况发生。千回百折,它终是有了柳暗花明的时候,年轻的我们面对的是多挑战的新时代,更是铸就中国梦的新时代。或许,曾经某一刻我们小小的心因为受伤迷失了自我,走了弯路,或许现在正在这条路上,但一定不可以忘记去除尽污垢,还自己一个纯正的灵魂,并带着它去远方的远方。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画面,那些刻入历史的文字,那些先烈们遗留的物品,那些长征路上留下的动人故事,在七十多载的历史洗礼中依然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里。轻轻的抚摸,淡淡的感慨,一代人不忘,两代人记得更清楚。妇孺皆知的一袋干粮、金色鱼钩······十一二岁的孩子,几十岁的壮士、老人,他们演绎着一种民族美,让人无法忘怀,无法再次诠释。

  月色下他平静的面孔,草地上背着野草充干粮的浅笑······静静地,让我们用心去感知,尽量减少因为球体成像带来的错觉影响,量量这种尺度,想想这种不易,可他们依然坚守着一个红军的本色。

  “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奈何”用豁达的态度面对遇到的困难,用德行去战胜所以遇到的恶魔,这才是高质量的生命。

  历史尘封在铁锁里,但历史的精髓流进华夏每一寸土壤里,流进每一个子民的心田里。它让我们有了不竭的力量与信心,相信这种传人的子孙后代亦是传奇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