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老虎一年多捞2000亿,“附加费”不能是笔糊涂账

14.11.2014  12:05

  原标题:“附加费”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形形色色的“附加费”背后,是行政强力的影子。尽管时下有些公共资源已经逐步市场化运营,然而,一些公共资源企业,乃至一些地方政府仍习惯于过往的行政化思路,过度干预市场价格。

  据新华社报道,在关涉民生的水、电、汽油价格中,“附加费”现象普遍存在,且各地标准不同,项目易增难减。每吨生活用水的价格里,有公共事业费、排污费等“附加费”;每度城乡居民电价里,至少包括5种“附加费”,各地规定普遍占电价的5%左右;而在海南等地,一升汽油售价里,还有1块多钱的“车辆通行附加费”……

  若非有居民“较真儿”,还很难发现隐藏在水价、电价、油价中的各色“附加费”。而一直以来,人们就是在诸多或明或暗的“附加费”笼罩下,糊里糊涂地支付着各种民生物品的价格。

  这其中,不排除一些“附加费”征收的合理成分,比如,政府通过对某些重要资源收费,以补贴公共设施的大宗投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公共资源更加有序、有效的配置。不过,从市场化转型的大趋势看,过多、过滥且缺乏透明的“附加费”,已经成为了价格改革的梗阻,有必要及时清理、规范。

  一方面,不菲的“附加费”加大了民生负担,容易引起民众不满。以电价为例,按2013年全国用电量初步估算,仅电价“附加费”一年可达2000多亿元,其中居民生活用电的“附加费”就达270多亿元。又如,海南的车主不管上不上高速公路,都要缴纳“附加费”,不仅增加民众负担,也显失公平。

  另一方面,种类偏多、增速较快的“附加费”,加剧了公共资源企业的垄断性,也使得企业缺乏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动力。特别是,因为存在收取“附加费”的便利,加之监管缺失,也会产生并加大行业的不公,并不利于整个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与提升。试想,只要成功设立一项附加收费,即可赚个盆满钵满,又何必去费力控制成本呢?

  此外,“附加费”收取、使用的不透明,也引发公众质疑。尽管几乎每一项收费都标榜是为了公共利益,但其严重缺乏公开透明的现状,不免让人担心这是一本糊涂账。事实上,近年来,在各地陆续举行的水价调整听证会上,公众很难搞清楚真实的水价构成,运行成本几何?政府补贴几何?而这也是每每为人诟病的根源所在。

  说到底,形形色色的“附加费”背后,是行政强力的影子,甚至是一种习惯性的行政傲慢。尽管时下有些公共资源已经逐步市场化运营,然而,一些公共资源企业,乃至一些地方政府仍习惯于过往的行政化思路,过度干预市场价格,甚至不排除设租寻租的可能。

  因此,眼下的当务之急在于,有关方面应该进一步清理种种陈旧、不合理的“附加费”,加快“费改税”的步伐,使得资源价格真实准确反映市场需求,并与市场实现联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力度,防范地方政府和权力部门以种种理由设立新的收费项目。

  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只有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才有可能不断抑制行政力量的乱加价、乱收费冲动,并形成市场化的良性定价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