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干镇发现一处古道遗迹

27.10.2014  03:49

古道已经荒废

石头上留下的车辙

不知道用途的圆孔

五虎峡路窄沟深

    兰州晚报讯(记者彭维国文/图)近日,记者对阿干镇的一段古道进行探访时,发现了一些遗迹,其中有马车铁轮碾压的痕迹,还有一些不知用途的方孔和小石洞。据记者了解,这些古道遗迹此前没有任何记载。有关专家称,这是古丝绸之路中段的一部分,玄奘走过,高适走过,岑参也走过。

    千年古道荒废数十年

    10月4日,记者在阿干镇坪岭村的董国江的带领下,对阿干镇至临洮县中铺镇之间的一段古道进行了踏访。董国江先生对阿干镇一带的历史文化比较熟悉,他介绍,这段路从阿干镇的西沟开始,途经和尚铺(现名坪岭村)、关山岭(阿干镇琅峪村一个社)、马泉沟到达临洮县的中铺镇。其中马泉沟到达临洮县的中铺镇这一段旧时因劫道的土匪较多,人称拉驴沟,意思是土匪抢劫时将过往脚户的驴拉走。这段古道原为丝绸之路,一直是兰州往南的主要通道,1935年甘川公路改道七里河区的韩家河、西果园,此后这段路逐渐荒废。

    当天上午,记者从阿干镇的西沟,沿着河道里的路一直向南走,经过苟家湾、来到坪岭村,这里旧时叫做和尚铺,该村分为大楞干、桐条沟,沟窝子等几段。桐条沟一带原先车马店较多,是古代商旅们出兰州城后歇脚的地方,这一段最难走的是沟窝子坡,沟窝子坡山大沟深路面窄,路面是用红色石板铺的。据《七里河区志》记载,1998年,和尚铺以南至关山岭尚保留长约1000米、宽3-4米的凿岩为磴的遗迹,现在,这些遗迹早已经不在了。上了沟窝子坡,就到达了关山岭,这里旧时称为摩云岭。翻越关山岭,到达马泉沟村,出村沿山沟下行便进了拉驴沟,由于此路多年没用,需要仔细辨认才能看到路的痕迹,很多地方已经成了一条小道。出马泉村约一公里,路就在沟底与河道重叠,由于山洪冲刷,早已没有路的印迹,只有个别地段山沟边还有路的痕迹。顺着山沟继续向前,大约三四公里处,就是这条古道有名的“五虎峡”,此段沟仅有四五米宽,并且路在大石头上开凿而出,有些地方修筑了拦洪坝,行走非常困难。马泉沟村民王有全说,旧时马泉村里有多家车马店,随着这条路不使用,这些店逐渐拆除了。这条路荒废多年后,约在1952年至1953年时修整过,当时此地属于皋兰县管辖。出了五虎峡就到了临洮县中铺镇的白崖子村,此村分为上、下白崖子,之后再行3公里,就到了关沟门,与兰临公路相接。

    “这几十年来,你们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的人。”据马泉村的费好正老人说,这段路很久都没有人走过了,人们早已经忘记这条路,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这条老路。

    石头上留下车辙痕迹

    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这段路在相关的史志中虽有记载,却仅为只言片语,没有比较详细的内容。据《七里河区志》记载:明洪武十年(1377年),在七道梁高摩云驿。明清时期出兰州城袖川门(临夏路口),过洪门子、八里窑、二十里铺、岘口子、阿干镇西沟、和尚铺、摩云关,可达狄道州(今临洮县),进而南下四川,或东下陕西。道光年间,狄道翰林张廷选改筑山南马泉沟路,较前路平坦,又近10余里,可行轿车子、大车、驮轿、骡帮、驼帮、亦为邮路、塘汛之路。民国24年(1935年)修成甘川公路兰州至会川段后,此路废弃。1998年,和尚铺以南至关山岭尚保留长约1000米、宽3-4米的凿岩为磴的遗迹。此外,《兰州古今注》、《兰州市志·邮政志》、《七里河区文史资料》有所记载。

    在此次探访中,记者发现了几处丝绸之路足迹,这在相关文史资料中均没有提及,这些遗迹主要集中在关山岭至白崖子段。关山岭下山处,一段废弃的古道边上,紧贴着一块大石头,大约离原路1.5米高处,有一个方形大孔,约有30厘米长、20厘米宽,深度在5厘米;在大石头侧面,有一排3厘米直径的小洞,共有7个,这排小石洞上面也可以看到还有一排小洞的痕迹。附近地里干活的村民马明付说,据老人们说,石洞的地方好像住过人,那个洞可能是路上照明放置油灯的地方。

    在五虎峡中,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记者发现有四、五个石洞,形状有方、有圆,直径在10厘米左右,就在记者好奇地察看时,同行的董国江突然发现,石洞边上有两条光滑的印迹,通过仔细辨认,确实不是流水冲刷的痕迹,好像是铁器般坚硬东西摩擦出的印子,粗略地丈量了一下,两长印迹之间宽度在1.6米至1.7米之间,估计是铁轱辘马车碾压出来的车辙。他介绍,旧时的交通工具大多是铁车,铁车就是马车,人们为了让车轮耐磨,在木轱辘的外缘上包裹了铁瓦,一辆铁车能拉七八百斤。此外,还有多处石块垒砌的路基,由于年代久远,石块已经风化剥落;还有一段路边土坎上遗留有旧时用火后的黑色灰烬。

    此段路为古丝绸之路

    兰州文史学者邓明先生介绍说,从狄道(今临洮)至兰州,古时只有这一条路可走,也就是古时候的丝绸之路,为丝绸之路中段的一条线路,是兰州通往临洮、甘南、天水、陕西和四川的一条通道,多篇文献均有记载。《三国志·陈泰传》记载蜀将姜维围攻临洮,凉州军自金城南经沃干阪(阿干)驰援。《晋书张轨传》记载:咸和初(公元326年)辛岩督运金城,为刘胤袭败于沃干岭。根据唐玄奘所写取经路线,确定当年他就是通过这条路到达兰州的;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边塞诗人高适也是顺这条路,从长安取道狄道,抵达兰州,渡过黄河,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的。他曾写过数首记录兰州景色的诗;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岑参从长安西行,过临洮到兰州,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五律《题金城临河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