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走进阿克塞探访神奇热土的发展历程
“阿克塞?这是什么地方,在哪里?”
提起阿克塞,也许好多人不太熟悉或者说感到陌生。一听到阿克塞,大家会定位到西北塞外,一听到哈萨克族,好多人也会定位到中亚地区。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属甘肃省酒泉市下属的一个自治县,距酒泉约400公里,是甘肃省唯一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民族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成立于1954年,也是甘肃省最偏远的县区之一。
它虽是面积达三万平方公里的西部小县,但是它处在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的衔接带,沙漠、戈壁、雪山、草场,这一切具备了西部荒漠所有的地貌特征。“百里黄金地,塞外聚宝盆”。在这片位于河西走廊的神奇热土上,生活着哈、汉、回、藏等12个民族,常住人口1.06万人,其中哈萨克族3136人。
“风雨兼程60载” 铸就“阿克塞”速度
1954年,经国务院的批准,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在今年8月初,阿克塞迎来了建县60周年的生日,阿克塞人民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创业,全县生产总值翻了11.6番,人均GDP和财政收入翻了9番,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翻了7.6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10.3番。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阿克塞作为全国三个哈萨克族自治县之一,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号召下,这个逐水草而居马背上的民族,以其热情、坚毅、果敢和勤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经历了由游牧—定居—城镇化的“三级跳”式的发展模式,经历了从脱贫—小康—富裕的阶段性巨变,完成了一个多民族县城的与时俱进。12个民族共同走过风风雨雨的半个多世纪,实现了民族共融,民族团结,成就了一段人间佳话。
“圆梦搬迁” 让民族之花竞相绽放
1998年,在完成整体搬迁后,阿克塞县的城市建设遇上了全面发展的良好机遇,“搬迁”不仅是圆一个梦,也是新的开始,从海拔2800米的博罗转井沟到2700米的博罗转井镇及至海拔1600米的红柳湾镇,阿克塞人一步一步完成了县城搬迁的“圆梦”之旅。
“站在阿尔金山上放歌,我把话儿写在纸上,阿尔金山树长青,新城就像花儿一样”,这是阿克塞现代生活的写照。从毡房土舍到楼房别墅,从马背小学到网络教学,从走马传书到移动通讯,县城搬迁的“圆梦”之旅,从此,掀开了美丽的一页。
好的生活,带动人们思想观念的前所未有的改变,值得期待的新生活正不断改变着人们,影响着人们。在提高了生活质量的同时,新的理念产生了,要好的物质,更要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世纪。
如今的阿克塞县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走出了一条城乡经济和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路子,成为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的一个缩影和典范,更带给我们很多启示。
神奇阿克塞 魅力苏干湖
对于第一次踏进阿克塞这片土地的游客来说,这里的多彩民族风情、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服饰、初次见面的拥抱礼仪等一系列都充满着阿克塞的独特魅力,而充满神话色彩的苏干湖更是令人憧憬万分。
阿克塞的人们把阿尔金雪山和祁连雪山当成圣山,把苏干湖当成圣湖。每年夏秋两季是苏干湖最美丽的时节,这里鸟类众多,白天鹅、斑头雁、黑颈鹤、楼雁、绿翅鸭等,1982年被批准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近年,飞临苏干湖的候鸟数量不断增加,苏干湖可以称得上是“甘肃的鸟岛”。
苏干湖分大小两湖,小苏干湖在上游,为淡水湖,大苏干湖在下游,为咸水湖,而且两湖有暗河相通,彼此相距20公里,总面积119.6平方公里,是甘肃省最大的内陆湖泊。在这里,汇聚了两条哈尔腾斯河的汤汤清流,像两颗明珠一样镶嵌在阿尔金山谷地。
为什么两湖相距这么近,而水却不一样呢?这在阿克塞哈萨克牧民中,流传着许多关于苏干湖的故事,这些故事为苏干湖的美丽景色增添了不起不少人文色彩和传奇经典。如果你是一位“驴友”,一路向西,走进这片地域,去探访苏干湖,感受苏干湖给您带来的无限惊喜和神奇吧!(高增硌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