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坝:天然“氧吧”美如画

24.09.2015  10:48

  9月21日,“寻梦·2015中国最美村镇”评选第二轮投票开始,康县阳坝镇以第一轮投票第一名的成绩顺利入围。

  阳坝,位于“鸡鸣三省”的陕甘川交界处,距康县县城80公里,素有陇上“西双版纳”之称。

  阳坝的旅游推介语是“康县阳坝,天然氧吧”,“阳坝”“氧吧”互为谐音,妙趣天成。

  阳坝之美,美在自然。阳坝到处洋溢着自然的气息,春茶的清香,泥土的芬芳、山水的韵味、花木的葱茏,都是上天的赐予,都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纯美。

  阳坝之美,美在安静。这里可以静听天籁,蝉的长鸣,鸟的呢喃,虫的吟唱,是那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静美。

  阳坝之美,美在山,林木葳蕤,花草织锦,竹涛阵阵;阳坝之美,美在水,清浅地吟唱,汩汩地低语,无忧地嬉戏;阳坝之美,美在茶,茶乡如诗,茶园如画,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特别是国家4A级景区梅园沟,集聚了阳坝山水的精华,有陇上“小九寨”之称,到处都是山水编织的自然美景。最引人注目的景点有形似新月、花堤柳岸的月牙潭,有波光潋滟、水天相映的天鹅湖,还有花香四季、瀑布如帘的海棠谷。30多公里的梅园山水和着茶园、梅竹、农舍的灵动,俨然一处世外桃源。

  中秋时节,走进阳坝梅园沟景区内的油坊坝村,村子周围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村里的小广场上,一个倾斜的茶壶雕塑内,水源源不断地流出,三只茶杯依次接住。

  沿着村内道路继续前行,就会来到村史馆。一进入馆内,像是打开了一本活历史,有新旧房屋的对比,有茶剪、对窝等劳作工具,油坊坝村的变迁就展现在面前,给人一种时空穿越般的感受。

  村委会主任刘邦全告诉我们,村史馆现在已经是阳坝景区内游客们必看的景点,“今天我们就接待了三拨客人,最多的一拨有100多人。”

  “我们把景区开发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同时注重加入茶、酒文化,让游客来阳坝既能体验良好的生态,又能感受厚重的文化。”阳坝镇党委书记杨勇说。

  走进茶叶专业村宋沟村,在村口抬眼望去,树丛中,一栋栋斜屋顶、小青瓦、白灰墙、矮墙裙,具有秦巴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格外醒目。村子四周是绵延的群山,山上有一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发出叮叮咚咚的声响。干净的村道两边是四季常青的植被,置身掩映在树林里的村落,如入画中,让人不知归路。

  村子周围的茶园里,几位妇女正在整理茶树。“原先我们村是阳坝最穷的,这几年,通过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全村83户人家,家家盖起了小洋楼,户户都有摩托车,不少人家还买了小轿车,村里还办起了茶厂,有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这些变化都是靠良好的生态……”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杨通芳满脸笑容。

  走进天鹅湖畔的“柳映人家”农家乐,见来了客人,主人邱金元一家开始忙碌起来:摆桌子、杀土鸡、热酒端茶招呼客人。

  “昨天来了40位客人哩!”邱金元一家是沟里油坊坝村人,一家6口,有4间房屋。在他眼中,梅园沟就是人间仙境——抬头是葱郁的山,茂盛的林;低头是飘香的茶园、流淌的溪水;山上有野猪、小兽出没,小溪里还有娃娃鱼;家门口就有银杏、紫荆、棕榈、杜仲、翠竹等20多个树种。

  趁着准备饭菜的当口,邱金元为我们斟上远近闻名的“二脑壳”酒。邱金元告诉记者,“二脑壳”是康南农家自酿的一种白酒,口味寡淡,入口绵醇。“这酒喝起来顺口,却是后劲十足,一不小心你就喝醉了,头重脚轻晕晕乎乎,你眼里的别人也晃晃悠悠,似乎也长了两个脑袋,所以叫‘二脑壳’。”说罢,邱金元哈哈大笑。

  漫步在阳坝镇,仿古一条街上的青石板、秦巴山区风格的木楼、保留至今的炒茶作坊,让人仿佛听到了茶马古道上的马蹄声,而新修的文化长廊、休闲步道等又给古老的镇子增添了现代气息。

  近年来,阳坝镇立足实际,把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建设与打造生态旅游大景区、产业和扶贫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确定了建设“融山水养生、休闲观光、避暑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议、自驾露营、产业聚集于一体,天人合一的生态养生旅游小城镇”的思路。

  阳坝镇镇长李洪恩告诉记者,在阳坝小城镇建设中,阳坝镇坚持显山露水、尊重历史文脉的理念,突出本土文化与自然特质,依托茶园、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建设了三纵两横两桥一道一街,修建了水韵广场、茶韵广场、天然浴场等7个景点,还创编了梅园神舞、锣鼓舞、康南毛山歌、女娶男嫁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对太平天国文化、康南民俗文化、民间演艺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特色进行深度整理挖掘,并开发了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特色旅游商品,不断提高古镇的文化内涵。

  为了集中展示阳坝茶文化的悠久历史,目前投资2.7亿元,占地65亩的茶博园已开工建设。园区涵盖北茶文化博物馆、茶叶科技培训中心、游客接待中心、茶叶研发中心,将成为一座融于山水之中的茶文化大观园。(记者周者军 通讯员刘宏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