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金融风险,更重要的是要靠改革

14.07.2014  10:55

 城头启思录

  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转型难免带来阵痛,全国人大常委、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辜胜阻 将这种阵痛总结为这样几个:首先,需要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因为我国正在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其次,金融要去杠杆化,因为企业的负债率、政府的负债率现在都很高;再次,房地产要去泡沫化;此外还有环境要去污染化。

  这些转型、去杠杆都会增加金融风险,去产能也是非常痛苦的。应对这些挑战,只有靠深化改革。首先是市场的改革,包括国企、民企、外企的改革,然后推进价格改革。金融改革也要让主体多元化,其中不仅要有国有银行,还要有外资银行以及更多的民营银行。民营银行应该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即经济学里面的“鲇鱼效应”,让金融真正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编者

  要通过新一轮改革来引导第四次创业浪潮,壮大企业家阶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产生了三代企业家,有三次创业浪潮,而现在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释放改革红利,引导第四次创业浪潮。

  我觉得民营银行最大的效应是经济学里面的“鲇鱼效应”。我有四条建议:一是发展“草根金融”和普惠金融,这是草根经济,最典型的是 互联网金融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银行和城市社区银行。三是构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四是完善多层次的正金字塔式资本市场体系,不仅要有主板、中小板、 创业板 ,要有新三板,还要有四板、五板,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互动,让资本市场真正惠及中小微企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辜胜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