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传递 防治出生缺陷”公益行走进甘肃活动在兰州圆满举行

19.07.2017  18:29

7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联合举办的“爱心传递 防治出生缺陷”走进甘肃公益行活动在兰州举行。此次公益行活动目的是提升社会优生健康素养,激发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家支撑、群众参与的出生缺陷防治长效工作机制,树立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活动品牌,全面推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理事长翟立功、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司长秦耕、巡视员王巧梅,甘肃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郝远,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尚裕良、省民政厅副厅长崔进泰、省妇联副主席张新兰、省残联副理事长蒋录基、省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王坤出席了启动仪式。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省卫生计生委、省妇联、省残联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活动。全省各市州、县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缺陷防治相关工作人员300余人参加活动并接受业务培训。

启动仪式上,甘肃省政府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郝远致辞,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司长秦耕、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翟立功分别作了讲话,郝省长在致辞中对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对我省卫生工作尤其是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我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现状及取得的成绩,他要求全省出生缺陷防治战线的同志要团结一致、奋发有为,为全省妇女儿童的健康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活动举行了“爱心传递 防治出生缺陷”公益行启动仪式和出生缺陷防治资金和物资捐赠仪式,播放了《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治10年》《打破身体的枷锁》《姐妹的心愿》等宣传片和公益短片,省卫生计生委领导向甘肃省出生缺陷防治专家代表颁发了聘书,全省医务工作者代表宣读“爱心传递防治出生缺陷”倡议书,启动仪式以丰富的载体、新颖的活动内容让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

启动仪式结束后,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将对省妇幼保健院进行工作调研和项目督查,7月20日,将组织专家到会宁县开展义诊活动并慰问PKU患儿,为基层医疗机构和广大群众送健康、送温暖。

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于2011年8月31日成立,是我国出生缺陷防治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基金会自2015年起在甘肃省开展了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出生缺陷救助试点项目、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等一系列出生缺陷防治类项目,总投入额度共计1200万元。

我省是出生缺陷高发省份,2016年,我省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7.12/万,意味着全年有近4000名出生缺陷患儿出生,为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出生缺陷防治工作,为促进出生缺陷防治工作,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国家卫生计生委设立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等一系列出生缺陷防治项目,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项目在我省已经实现全覆盖。从2015年起,省卫生计生委开始扩大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病种,实施了贫困地区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筛查项目和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2015年起试点开展农村孕妇产前筛查补助项目,每年为10000名农村孕妇开展产前筛查。

在出生缺陷患儿救治方面,从2012年起,省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听障儿童救治,已经为超过800名听障儿童免费植入人工耳蜗。2014年省卫生计生委联合省人社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食药监局印发了《甘肃省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实施方案》,将全省18岁及以下苯丙酮尿症患儿治疗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农村儿童急性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脑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重度传导性神经性耳聋、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儿童先天性疾病纳入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范围。2016年开始实施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出生缺陷干预试点项目和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对14岁以下贫困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和18岁以下贫困结构畸形患儿进行救助,救助对象医疗费用自付部分超过3000元即可申请获得救助。

此次“爱心传递   防治出生缺陷”公益行活动,是对我省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有力推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