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责式治污换 来清爽好天气

07.08.2014  01:54

    时间追溯到三年前。2011年9月,世卫组织发布首份全球城市空气污染调查报告,兰州被标示为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上榜城市。压力之下,兰州开始施行铁腕治污政策。从划片网格化管理,到将环保与政府人员的工作绩效挂钩,再到限产、限煤、限行。为了拥抱蓝天,整个城市绷紧了神经。面对苛严的政策,争议和不适也不容回避。

    2013年,兰州交出了一份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9天的满意答卷,不仅退出了十大污染城市榜单,还成为了“逆袭”的典型。基于此,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评价说,这给全国大气污染治理树立了好的榜样。从去年开始,治理大气污染见效的兰州,迎来了大批仍在为雾霾发愁的取经者,他们希望借鉴榜样的力量,向雾霾宣战。

    治污,不仅仅是环境问题,还是最紧要的民生议题。为了将治污进行到底,兰州除了采取严控生产源头污染、实行网格化管理等一系列铁腕措施以外,还将治污和整治干部“慵懒散漫”的“效能风暴”行动相结合,动真碰硬。这是兰州治理大气污染贯穿始终的准则。

    治污行动开始后,兰州立刻创新督查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由纪委、组织部门牵头,人大、政协专门委员会,市委、市政府督查室以及环保、效能等多部门参加的联合督查模式。督察组探索构建了源头管控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督办问责机制、防控监察机制等七大机制,掀起一场“效能风暴”。

    以“管理无死角、监察无盲区、监测无空白”为目标,实行3个“24小时”管控,环保部门对城区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驻厂监察;公安交警部门对尾气超标车辆实行24小时卡口管制;对重点工业污染源企业实行“三监测”;每天早上6点空气污染指数达到85以上或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标准临界值前10%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每天在地方媒体发布城区空气质量状况,每周公示重点企业排污情况和各区降尘排名,对严重违规企业进行公开曝光……一项项严格的管控措施,起到了良好效果,而更加严厉的约束,还在后面。组织人事部门将干部的工作业绩作为领导班子评价和干部奖惩的重要条件,对不重视污染防治、工作不力、绩效不显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责成限期扭转落后面貌,没有明显改观的要果断进行撤换。

    在二次扬尘污染治理专项督查过程中,督查组对太平洋建设集团削山造地项目工地进行了督查。督查组连续几天在白天进行督查,发现该工地处于停工状态,但现场仍然存在施工迹象,且扬尘污染情况十分严重。据此,督查组分析,该工地可能存在晚上施工情况。于是,督查组在白天督查的同时,晚上进入现场进行突击督查。果然,整个施工现场灯火辉煌,机器轰鸣。督查组在掌握了企业晚上偷建抢建的第一手资料后,将督查情况和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情况上报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做出对该工程停工整改的决定,待环保防尘措施落实到位后再开工。同时,对相关职能部门相关人员做出问责处理。

    受“效能风暴”影响,兰州各个区县片区联动,形成合力。当然,兰州还将不断完善治污长效机制,为稳定退出全国十大重污染城市行列夯实基础。铁腕治污,让兰州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兰州,这座黄河母亲滋养的西部之城,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