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经济”是中国经济现状之缩影

09.10.2014  18:24

  中国经济要转型,产业本身应当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条件,具有现代产业的内涵。旅游经济必须从门票经济中挣脱出来,也只有挣脱出来,才有可能对中国经济转型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谭浩俊

  一年一度的十一“黄金周”,“旅游”二字都是最吸人眼球的。而围绕旅游的景区爆满、门票涨价等,又常常会令旅游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特别是门票涨价,更会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引起各方的广泛议论。

  今年也不例外,虽然有关方面早就有过警示,也有相关的文件做支撑。但是,由于变通手段太多,限价文件也就成了摆设,门票超百元已经成为常态。按照此前相关机构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2月,我国153家5A级景区中,仅8家实行免票政策,全国5A级景区平均门票价格为109元。

  如果说景区的管理、设施等尚未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话,我国旅游景区的门票价格则已经领先于其他国家水平了,许多景区的门票价格已是其他国家的几倍。特别是寓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为一体的国家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更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

  旅游=门票,旅游经济=门票经济,已成为中国旅游精兵基本格局,绝大多数地方的旅游业发展,都在依靠门票而做文章,离开了门票,就似乎什么也不会做了。而门票的反复涨价,则成为制约中国旅游业发展最大的瓶颈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将旅游业建立在门票之上的发展思路,实质上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一个缩影。因为,从这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从总体上讲,走的就是粗放扩张、低端制造、急功近利的模式。也就是说,经济数量和规模都很庞大,速度也很快。但是,质量和效益很差,核心竞争力不强。

  门票,无疑是旅游经济链中最为低端、最为原始的一环。也就是说,它既可以给旅游业带来收入,同时又在严重制约旅游业的发展。一旦门票价格超过了居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反过来让旅游业发展步入下行通道,尤其是地旅游业未来的发展留下严重隐患。

  事实上,看旅游业能否发展,还是要从品牌入手,从综合效益入手。旅游能够涵盖的面是相当广的,能够形成的综合效益也是可以无限放大的。门票收入,只能扮演旅游的配角,甚至应当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手段。只有当游客源源不断地进入到旅游景区,景区的效益才能最大化,地方政府发展旅游业的目的才能达到。如果将门票涨成一堵巨大的墙,那么,旅游业发展也就到了尽头。

  正如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一样,被大量消耗的土地等自然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换回的却只是很少的收入,而且还无法培育出自己的品牌。这样的中国制造,显然是需要转型的,是需要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否则,它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而旅游业中的门票,也就是旅游链中的最低端制造,是不利于景区门票建设的。它所获得的利益,更多是暂时的、眼前的,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和持续效应。

  眼下,中国经济正在积极转型,而旅游业也被称作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但是,如果旅游业被门票经济所绑架,那么,旅游业不仅无法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推手,反而会制约中国经济的转型,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短板。要知道,经济转型一定要走高端之路,要从低端向中端、从中端向高端转变。而门票恰恰是最低端的一环,如果各地在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热衷于在门票上做文章,还怎么能够使旅游业发展满足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呢?还如何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呢?搞不好,其他方面都转型好了,旅游业却陷入门票的恶性循环之中无法自拨了。

  总之,旅游经济必须从门票经济中挣脱出来,也只有挣脱出来,才有可能对中国经济转型发挥积极的作用。中国经济要转型,不仅仅是用什么产业替代什么产业那么简单,而是产业本身应当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条件,具有现代产业的内涵。旅游业是经济转型的目标之一,旅游业自身如何发展,则决定着旅游业能否真正扮演起这样的角色。

  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68_11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