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呀你慢些儿涨,让我把这祖国的风光看个够
十一长假即将来临,小伙伴们去哪儿呢?面对蹭蹭上涨的景区门票,正如网友戏谑所言:即便是徐霞客,也得呆在家里做宅男。
多家知名景区宣布上调门票价格,5A级景区均价迈入“百元时代”,在景区门票“每逢三年必涨”的魔咒下,对于好不容易找出空闲旅游散心,领略大好山河、亲近名山大川的人们而言,成了“荷包不能承受之重”,旅行也不再轻松。
为什么游客的眼中含着泪水?不仅是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而是如果没有足够的钞票,不能敲开景区的大门。此前,各地大搞旅游开发,还被说成是“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可是从各地对“门票经济”的强烈依赖感来看,文化的招牌干脆就被换成了收费牌。
也许很快,景区收费的势头,将超越高速路密密麻麻的收费站。本以为,法定假日收费站不收费了,却无奈,景区门前的收费关卡,又设立了起来。
景区门票,涨与不涨,本不该是个问题。景区维护成本上升,要提升服务质量,门票价格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但问题时,景区维护到底花费了多少成本,民众很难知道;并且,服务质量,民众也很难感觉到有什么提升。反倒是,不少景区让人感觉到最大的改变,是收费的门槛太高了,收费的人增多了。
若要说民营的景区门票涨价,只要物价部门认为合理,那就涨呗!反正是桩生意,市场行为而已,只要遵循市场原则就行了。国外的迪斯尼乐园、好莱坞影城,不也贵得要命吗?但除此之外,其他景区要涨门票,可得三思、慎重,毕竟它不是纯粹的生意,不可忽视了公共属性。
那些自然遗产、那些历史文物,本该是民众共享的自然文化遗产。无论是公营还是私营,都应该考虑到其公共属性,让其成为公共福祉。跑马圈地的旅游经济,运行的逻辑,某种意义上是种流氓逻辑:把本该由公众共享的东西,挂牌收费。
非人造、市场化的景区,为何不能复制西湖的免费模式?这是探讨景区门票涨价时,必然涉及的问题。理由很复杂,复杂在政府和市场边界的模糊不清,复杂在利益格局的混乱。理由也很简单,较之免费开放“文化搭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从眼前来看,还不如“门票经济”来钱快--文化搭台唱经济戏,多费劲呀,摆个台子直接收钱,简单粗暴,却很有效。
因此,依赖“门票经济”的旅游发展,实际上隐藏着某种掠夺和侵占。本该属于公共的名山大川、历史和自然遗产,现在竟然成为了地方政府甚至某些经营者圈养来下蛋的母鸡,一道收费杆将它的拥有者拒之门外,正当性何在?这明明就是场瓜分和掠夺嘛!
景区门票呀,你慢些儿涨。也许,“门票经济”疯狂,能够满足地方的政绩冲动和利益欲望,但是民众休闲旅游的质量呢,公共生活的质感呢?漫天“涨”声之下,实际上市场野蛮的掠夺和侵占,是对公平正义的损害。而面对公众的不满,狂热的“门票经济”该醒醒了,旅游发展该从政府与市场的模糊地带走出来了。
景区门票呀,你慢些儿涨,不要丢下应有的公共属性,等一等休闲旅游的公共诉求。涨价的病态“旅游经济”,在用脚投票的游客面前,必定不能长久。